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教育部承诺:“五个确保”让大学生入学无忧
2009-08-07  教育部  余冠仕

字体大小:

今年有大量贫困生进入高校就读,教育部作出承诺

“五个确保”让大学生入学无忧

  ●确保每一所高校“绿色通道”畅通

  ●确保今年开展生源地贷款的省份及时启动,做到应贷尽贷

  ●确保今年新考入普通高校的新生人手一册资助政策宣传手册

  ●确保开学后所有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确保每一位考入普通高校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北京8月6日讯(记者 余冠仕)再过一段时间,高校新生将陆续入学。在6日举行的教育部2009年第五次新闻通气会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代表教育部再次作出郑重承诺: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相关推荐:统计08年投入304亿资助高校生 获助学生4156万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生活受到直接影响。同时,今年也是我国历史上普通高校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将有大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高校就读。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2009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任务更加繁重。

  为此,教育部作出“五个确保”的承诺:确保每一所高校“绿色通道”畅通;确保今年开展生源地贷款的省份及时启动,做到“应贷尽贷”;确保今年新考入普通高校的新生人手一册资助政策宣传手册;确保开学后所有资助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每一位考入普通高校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为使这些承诺落到实处,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实施办法,细化操作程序,今年各公办和民办普通高校在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要重点掌握生源地为汶川等地震灾区、南方洪涝灾区学生的家庭受灾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前做好资助工作预案,将来自这些灾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2009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会议要求,积极配合当地财政、银监等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大力推进、扎实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力争在贷款学生人数和贷款金额上有大的突破;要严格按照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加大宣传力度,务求资助政策家喻户晓,使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及其家长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到校报到。要选派专人组成资助政策宣讲团,在行政区域内分片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活动,使国家资助政策进村入户。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崔邦焱说,“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高度的责任感和非常认真的态度,把学生资助工作做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统计08年投入304亿资助高校生 获助学生4156万
· 教育部等发起金秋“开学第一课”:怎样爱国
· 教育部座谈会:改革创新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通知
·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
· 教育部:对扣发学生毕业证等行为严处不姑息
· 教育部: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
· 教育部:确保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畅通 资助政策到位
· 北京启动生源地助学贷款试点 家长同担借款责任
· 教育部大力培养师资 落实“戏曲进高校”举措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