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费用一半靠家庭
昨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称,51%的博士生读博期间半数的费用需靠家庭来支付。
《报告》披露,对博士生的直接资助长期以来没有实质性变化。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博士生每月生活资助已经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调查显示,51%的博士生读博的一半以上费用需要家庭支付,奖助学金、助研收入、勤工俭学、助学贷款、亲友借款等方面的来源十分有限。
“以项目养人” 不利学术能力提升
昨日获悉,对于当前博士生称呼导师为“老板”、学生为导师打工等现状,《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用“以项目养人”进行阐释。
《报告》指出,高校作为培养博士的主体,缺乏资助博士生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专门经费,致使一些导师“以项目养人”,以支持博士生培养。
《报告》称,若片面追求“以项目养人,以人推动项目”,会使一些导师和博士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上,不利于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
规定博士生发论文 导致“重量不重质”
昨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指出,我国的博士学位论文在原创性等方面与国际上相比差距明显。
据统计,2000年至2006年,我国理工科博士生在学期间人均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数均翻了一番。
据悉,我国几乎所有的培养单位对博士在学期间都有发表论文的规定。但调查发现,将论文发表作为博士毕业和申请学位的提前,也带来一些问题。
一些博士生入学后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论文发表上,影响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一些博士生由于论文发表的压力,不愿从事周期长、难度大、不易短期见效的研究,只是在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以满足数量要求。
调查称,在选题方面有60%的培养单位博士学位论文不同程度上存在选题较为宏大、空泛的弊病。23.4%的培养单位论文开创性选题数量较少,与国外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明显差距。
《报告》披露,有的“985工程”高校的博士论文存在选题雷同现象。不少博士论文选题都由博导指定,部分博士生缺乏独立提出研究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