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动机成谜
副院长院长曾合作无间
李长江和张俊二人的命运交集,最早可追溯到8年前的2003年。
这年夏天,35岁的张俊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研究生毕业,通过应聘来到其时正面临升级扩张的九江学院(原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任教。当时,九江学院刚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河南鹿邑人张俊,给一位早年相熟的老师留下的记忆是,“当时他们去九江学院应聘时,还是我带去的。其实人也很老实。”
张俊初到九江学院法学系任教时,李长江为法学系副主任,虽然比张俊年轻,但1995年本科毕业后就来校的天津人李长江显然是老资历。2003年9月,李长江升任法学系主任(副处级),兼理论法学教研室主任。也在当月,张俊被聘为讲师,并担任经济法学教研室主任。
据知情人士透露,具有硕士学位的张俊当时业务能力突出,深获李长江赏识,两人曾一度打得火热,关系非常亲密。当时张发表了很多法律方面的论文,并与李长江有过合作。
“张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比较会讨领导喜欢,李长江也觉得他是可用之才,可以说张是李长江一手提拔起来的。”据知情人介绍。
2004 年2月发生在张俊身上的一件事,在当时的九江学院传为美谈。当年放寒假前,学院一位澳籍人士詹频途(Peter Johnson)不慎将装有很多现金、信用卡等贵重物品的钱包丢失,而捡到钱包的正是张俊。张和妻子亲自将钱包送到詹的公寓,并谢绝了对方坚持要付的酬金。为此,詹频途曾专门写信给李长江以示感谢。
两个月后,2004年4月,张俊即被聘任为法学系副主任。
无论学术还是仕途,张俊上升的速度都可谓顺风顺水。有老教师回忆,张俊到九江学院才一年,即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发现尸体的电梯毛坯间,清晰可见焚烧遗留的灰烬、斑驳的油迹、熏黑的墙面,以及凌乱的电线。
尽管张的杀人动机仍未明朗,有待警方最终调查和披露,但短短几天来,在九江学院的教工层面,借由案件本身引发的深层次反思已开始生发、蔓延。
“一个政法学院的副院长、教授,杀人焚尸,其不仅突破了法律的底限,更是突破了道德的底限。”一位教师这样评说。
这位教师认为,追根溯源,扩张时代的九江学院曾出现过崇尚个人权威的领导,而李长江就是那时被提拔的中层干部,以致后来,无论李还是张俊身上,都还残留着权力时代的阴影。
而在学生层面,几天来,政法学院副院长杀害院长,更像是一个游离现实的荒诞、恐怖故事,剥蚀着年轻人的内心。
16日,已经放假的校园内,只有少数考研的学生还在留校复习,政法学院毕业班周小明(化名)是其中之一,“这太匪夷所思,我们感到很震惊。”周小明拿出不久前院领导和全班同学的毕业合影照,“他是学法律的,又是老师,还是院领导,最懂法的人,却知法犯法,而且手段这么残忍,这让我们学生实在不敢相信,也很难接受。”和张俊几乎没有接触的周小明,如果不是这次出事,甚至认不出毕业照上那个戴眼镜、略显文气的副院长。
而对院长李长江,周小明和他的同学则流露惋惜。院长曾在一次学生大会上,讲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一般院领导开会都强行要求学生去听,但院长说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可以不听,这给同学留下很好的印象。”
院长留给同学的最后印象,是去年12月28日,毕业班的聚餐会上。李长江来到桌前向学生们敬酒,并鼓励和祝福他们:毕业后要好好工作,将来做合格的法律人才。如今这句殷殷祝语留在学生心中的,不知是温暖,悲切,还是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