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高校院所"官研"不分严重 代表忧心官帽阻碍创新
2011-03-15    科技日报

字体大小:

  去年年底公布的某计划名单中,现任行政领导占总人数的75%,而剩下的近70人中,有10多人曾经担任行政职务。人大代表忧心——

  “我一直想不清楚,当官之后,怎么有那么多人,有了更多时间搞科研?”江南大学副校长王武代表坦言,“这中间恐怕会有大问题。”

  “两会”之前,有媒体统计,在2010年年底公布的某项计划172个项目中,前两年的预算安排和2009年立项的107个项目后3年预算安排中,现任行政领导近210人,占总人数的75%。在剩下的近70人中,有10多位研究人员曾担任行政职务。

  “当官之后搞科研,恐怕不只炫耀学问这样简单。”王武举例分析,“在2009年增选的院士名单中,中国科学院新增35名院士,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管理者;中国工程院新增48名院士,85%以上是现任官员;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都是带‘长’的人物。”我见到听过很多这样的事,一些单位在推选重大课题评审专家时,优先考虑的是主要行政领导。” 

  不仅是高校和院所,企业同样存在“官帽子”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的现象。

  “在该计划的参与名单中,高校院所的领导之外,总裁、副总裁、总经理,也不在少数。”南京三乐公司研发中心设计师汪春耘代表认为,“这么多‘官’,涌入科研项目,是对学术和科研的不尊重。很多‘官’,会因为他们的帽子,让埋头做学问的专家‘黯然失色’。”

  “他们能不累吗?既要带领中国大学冲击世界一流,还要亲自冲锋陷阵,带领中国科技攀登世界高峰。”有从事科研工作的网友这样调侃。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对该计划首席科学家有着严格限定,人数一般为1人,一般需保证70%的时间投入科研项目。对于当官后有没有时间搞科研的问题,汪春耘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前几年,公司领导提拔我当研发中心负责人。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常常在冥思苦想一个课题时,一个电话过来,让我去开会。就像脑筋急转弯一样,你得马上把自己的思维从课题里拔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想问题。”

  为了专心搞科研,汪春耘辞掉了行政职务。这段经历让汪春耘更加质疑:“我作为一个小小的研发中心的负责人,都没空搞科研,那些每天要处理各项事务的大学校长、公司老总,他们的科研时间从哪里来?”

  在王武看来,“官帽子”搞科研,表明了行政权力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学术资源的分配,“从立项到结题,再到报奖,学术研究都体现出行政力量的运作”,只要是有了一官半职,就可以堂而皇之把自己的大名署在科研者的第一位,而后资金、项目、荣誉随之而来,“这样一来,可能会形成行政权力和利益交换的链条。”

  “‘官’‘研’不分,导致管理做不好,学问做不深。行政化、官本位向教育、科研界蔓延,往往会加深学术浮躁、急功近利。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近年来,国家科研经费不断增加,但有原创价值的科研成果不多。”汪春耘认为,“今后,申报科研项目,一定要严格把关,少点官员,多点坚持创新的科研人员。”按照汪春耘的观点,权力通吃,吃掉一切,只是吃掉之后,所有被吃的领域,就只剩下官帽子了。(记者 韩义雷)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校“行政化”被老师称为“三奔一荒”
· 高校“去行政化”为何步履蹒跚?
· 高校学术与行政显协调难题 教改试水教授治学
· 校长看高校行政化:是谁逼得我们“跑部钱进”
·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高校管理应克服行政化倾向
· 如何克服高校管理行政化倾向 教授治学路咋走?
· 聚焦高校行政化管理模式之变:项目主管制
· 人大代表和专家就高校改变行政化管理模式建言
· 中青报:制造垃圾的高校学报不如停刊
· 中教评论:警惕“官场文化”侵蚀学生心灵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