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中科院科学家攻关阿基米德桥 遭遇"断粮"危机
2011-03-21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在过去将近十年左右时间里,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洪友士研究员等一批科学家在研究一座世界上所有人都没有见过的桥:阿基米德桥。

  但现在他和他的团队遇到了非常关键的一个坎:在多年的实验室研究后,现在没有资金去浙江千岛湖建一座“世界上第一座阿基米德桥。

  世界级难题

  阿基米德桥是一种被固定于水面以下的封闭通道,是桥梁、隧道之外的一种跨越水域的新交通方式。桥横截面可以为椭圆形或圆形,长度可达几千米,宽度可达几十米,可通行汽车铁路。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洪友士研究员是中国顶级力学专家之一,曾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据他透露阿基米德桥在设计理念上巧妙地利用了水的浮力来托举隧道自身的重量,同时以钢缆和重物从下方对隧道进行固定。以这种方式建造的桥梁,跨度可以超过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适用于跨度较大,水位较深等不适宜建桥、隧道等地点。

  阿基米德桥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初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曾就意大利墨西拿海峡的阿基米德桥提出了概念设计。上世纪90年代后期,意大利阿基米德桥公司曾和浙江省谋划在舟山群岛金塘海峡筹建跨海阿基米德桥。

  “但最后这个方案被当地友好地否决了,”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洪友士研究员告诉记者,被否决的原因不外乎“这个世界上谁也没有见过阿基米德桥”,后来当地还是采用了跨海大桥的方案现在已经建成。

  洪研究员认为没有参照标准是全世界至今没有阿基米德桥的主要原因。

  但洪认为阿基米德桥相对于桥梁和隧道依然有他的优势:阿基米德桥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案,对两岸地貌的影响非常小;由于借助了自然的力量——浮力,一旦技术成熟,阿基米德桥同桥梁、隧道相比具有造价优势,因为其单位长度的造价不随跨度的增加而增加;技术上阿基米德桥不受跨度和水深的限制,可建在长跨度、水位深、陡峭的地方。

  难题的突破

  而中科院科学家开始研究阿基米德桥和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路甬祥有很大关系。

  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意大利阿基米德桥公司的总裁,在他的推动下,2004年12月,中科院力学所和意大利阿基米德桥公司签署了中意阿基米德桥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中意双方致力于在中国建成世界第一座阿基米德桥

  洪研究员透露,目前实验室阶段的研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理论研究、计算分析,数据测试已经得到一定结果,实验室制造的模拟桥的试验已经通过,基本原理已经清楚。

  阿基米德桥最大难点在于其悬浮在水中,虽然可以通过锚固在水下基础的锚缆杆装置保持稳定,但其受力方式和桥梁隧道完全不一样,如何能保持在水中的稳定性技术尚不成熟。据洪友士介绍,一般情况下,阿基米德桥的浮力明显大于桥的自重和交通载荷,其中自重又明显大于交通载荷。由于重力太大会导致不稳定,浮力太大又对固定桥体的缆索要求很高,目前研究认为重浮比在0.7~0.8之间效果最佳。

  其后中国科学家提出要造一座样桥——“原型桥”,这是一个“测试版”的阿基米德桥,设计长度100~120米、外径4.4米、内径约3.5米、平面宽度约2.5米、低水位时距水面2米,通道内可供行人和一辆汽车通行。桥体为铝合金、混凝土、不锈钢的夹层结构,并有观察窗口。


  推荐专题南方科技大学破冰前行,何日是春天 


  推荐阅读南科大将赴美招聘教师 领军教授起薪115万元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十年来,中科院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 中科院团队研发绿色低碳成套新技术实现十万吨级工业装置运行
· 中科院提出7条诚信提醒,事关科技奖励申报!
· 中科院科技创新工作“十四五”开局良好
· 中科院共建!一所新大学,来了!
· 中科院搭建新冠肺炎科研文献共享平台
· 中科院首次组团参加全球科技创新大会
·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与腾讯科协开展课题合作
· 中科院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 中科院西北高原所发现白藜芦醇苷可降低餐后血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