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学生毕业季来临,众多高校为“刷高”就业率,要求毕业生“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和学位证”,否则就不予毕业。为此,教育部6月10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高校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率挂钩,并重申对毕业作假、违规者实行“一票否决”。
高校“刷就业率”的情况在我省高校是否存在?6月11日,记者就此对各大高校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就业协议“假签约”现象主要存在于民办高校,就业率水分需“挤干”来看。
学生
“被就业”的种种怪相
“被就业”,就为一纸合同。5月31日,一名应届毕业生在某知名论坛上发表文章痛斥学校就业率造假行为,受到网友高度关注,“被就业”成为当下毕业季网络的热门词汇。
西安南郊某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反映了其“被就业”的遭遇。这名同学今年毕业没找到工作,在学校的安排下到北郊一家奶制品公司做文秘工作,与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没几个月她就离职。像她这样“被就业”的同学不在少数。她说:“学校会为了保证就业率,给我们随便签就业协议书,安排个工作。但工作不适合,做不了多久就做不下去了。”
不就业就扣证,催生就业合同造假。在一些普通高校和部分民办、大专院校中存在将就业与毕业证、报到证硬性挂钩的现象,签假协议、盖假章的现象同时存在。
毕业于西安某民办院校的张同学,道出了不少细节:学校一般是通过签订毕业生双向就业协议来统计就业率的,而这样的协议有许多单位是不签的,因为这个时候毕业生还没有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所以学校会要求学生随便找个单位在协议上盖章。据张同学讲,该校还有个硬性指标,比如就业率必须在80%之上,一个班35个人,必须至少交28张协议。“就业率是考核一个学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标准,哪个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处于倒数几位的,就要减少该专业招生规模。”
没有就业协议就无法拿到毕业证,部分学生尝试“另辟蹊径”。“帮学生敲就业章,想敲哪个公司的就有哪个公司的。”西京大学的刘同学告诉记者,其学校附近就有人专门制作了不少公司印章,帮助学生应付学校的规定。
除此之外,西安外事学院学生透露,该校存在着要求学生出具就业协议书,否则就扣留报到证的现象。此类现象在所调查的部分民办高校、大专院校以及公办院校均有发生。
就业率不透明。就业率数据统计不透明、不公开,在一些普通高校较为严重。不少同学认为,90%至100%的就业率不可信。
西安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说,他们毕业时都不用交就业协议,同学中至少有1/3的人没有找到工作。在如今名牌大学的学生找工作都难的情况下,他不明白他所在的普通民办大学高达98%的就业率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西安财经学院的孔同学说:“我们也感觉学校公布的就业率数据很玄乎。我觉得像会计和金融等专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就业,而一些冷门专业的就业率水分就比较大。”
研究生、出国留学生被拉进就业行列。西安一所知名师范院校的刘同学对学校将保研、考研、出国的人数算作就业人数的做法很不认同。她认为,这些人虽然毕业了,但要继续深造,并没有获得劳动收入,应将这部分人单独列出来。该校另一名学生也对此表示质疑。他说,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许多人就是冲着学院的就业宣传来的,现在,三年一晃而过,终于发现,所谓的高就业率往往是考研率与掺了水分的就业率统计之和。我们这群不知路在何方的大三学生,真的很无奈。也许明年,我们会成为就业率分子的一部分,希望我们不是弄虚作假的。
学校
“拉高就业率是为了生存”
西安南郊一所民办职业学院的行政人员透露,就业率造假的现象不仅在民办高校中较为普遍,公办高校也同时存在,只不过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更加严重一些。他认为,公办学校拉高就业率是为了获得政府的支持,而民办学校的招生规模关系到学校的生存,没有“好”的就业率就招不到学生。而且,如果就业率不高,自身的办学规模也会受到限制,招生名额会减少,办学经费也随之减少,如此恶性循环,学校必会陷入困境。该行政人员说,他所在学校公布的就业率为96%,但真实的数字究竟是多少,他不肯道出。
专家
考核应与就业协议“脱钩”
“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往往意味着找到了工作,是统计高校就业率的主要依据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签订“三方协议”的需求已经催生出不少“签约代理公司”。在百度搜索“三方协议签约代理”等关键词,立即能发现大量类似的"小广告",一些广告直接承诺缴纳500元,就能给当下毕业生代签协议,毕业于全国任何一所高校都没问题。更有人在一些高校周边办起了“网签人事代理公司”。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牛昉认为,要防止高校将就业协议与毕业证书挂钩,首先应完善相关政策规定,让高校考核、就业率排名、就业协议这三者相互“脱钩”,取而代之更科学合理的高校就业管理制度。当前特别应当防止相关规定和要求在具体操作中“变味”,如果连大学这个诚信高地都在引导不诚信,也就背离了教育的本真。(付陆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