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保上名校多数考生认为不靠谱
连日来,记者就此采访了准备今年考研的考生,多数考生认为“花钱报班保上名校”不靠谱。
老家在潍坊、准备今年考研的小吴介绍,他准备考研的同学超过半数报名参加了不同的辅导班,但并非“天价保录班”。那些声称“花钱报班保上名校”的机构他听说过,但感觉并不可信,也不会去尝试。
已是中午12点多,仍然在自习室埋头苦读的山大威海分校翻译学院的一位姓黄的同学显得有些不屑一顾:花钱报个班就能考上名校,名校也太好考了吧?他立场坚定地说:“即使有效果我也不会报名,拿不出那么多钱。”
作为第二年考研并且参加过辅导班的考生,哈工大(威海)信息工程学院的于同学认为,现在这种辅导班在各个城市都有,说明肯定有市场。他说,报这种班的人肯定有,只是报的人一般不愿承认,毕竟花这么多钱也不是什么体面事。他举例说,“去年我舍友上了一个VIP强化班,保证一对一授课,花了8000元,但最终也没考上。”
20日下午,记者巧遇一名正在读大二却兼职在辅导机构做后勤工作的同学,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告诉记者,其实很多“保过班”所谓的资源关系,只是考研机构在各个学校发展的在读研究生,他们负责搜集与考试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考研辅导机构则支付他们一定费用。对考研学生来说,有一定价值,但是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神奇。
高校提醒:高价“保过班”不可信
21日上午,记者就此采访了哈工大(威海)教务处一位负责人时,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种天价培训班的存在,说明在考研的激烈竞争中,一些考生不自信,通过花钱买心理安慰。而考研培训机构则利用考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将“保录取”作为宣传噱头,昧良心挣考生的钱。他有些愤慨地表示,高校尤其是名校根本不可能与考研辅导机构合作。以他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看,考研需要考生日积月累的综合素质沉淀,考研机构短期培训并不能达到研究生统考选拔人才的标准。
该校汽车学院的白老师也表示,考研主要靠考生自身努力,在激烈的考研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从来就是那些有决心、有潜质,肯努力的学生。考研不是买东西,花钱多少和最后的效果并不成正比关系。(牟凤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