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具体指标相比,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精神更值得我们重视,更有助于我们实现从数量扩展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高为主的内涵式发展
新学期开学,大学新生满怀憧憬走进校园。此时,每年高校招生季节特别热闹的各种大学排名,连同有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议论,暂时沉寂了;要到明年春夏才会再度升温。但我想,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含义作一番冷静思考,现在倒正是时候。
2012美国大学排名 哈佛、普林斯顿、耶鲁位列前三
精神比指标更值得重视
“世界一流大学”的直接含义,是在全球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从这个角度说,我国就连清华、北大要跻身世界一流都还任重道远,更何况其他学校。对于世界排名目前比较靠后的许多学校来说,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靠拢,意味着要把现在排在前面的许多学校抛到后面,这听起来有些玄乎。但如果考虑以下两个理由的话,就未必如此了。
理由之一,“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如果不在整体上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我们很可能连“建成若干个世界一流学科”也无指望。其实,在若干学科领域,特别是那些与中国自身关系特别大的学科领域,中国大学走在世界前列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另外,如果不是较多高校都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获得这种追求之特许的少数学校,很可能恰恰因为这种特许而生出一些毛病,以至于耽误整个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向世界水平靠拢。
理由之二,我们今天思考中国大学的发展,最重要的背景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继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多次以中国发展的成就和势头来鼓励美国国民之后,哈佛大学的福斯特校长在今年年中该校毕业典礼的致辞中也几次三番提到中国大学发展的计划和措施,可见人家已经看到了中国高教与中国经济同步发展的总体趋势了。任何中国高校,只要顺应这个总体趋势,即使国内排名不变,也会在全球高教领域表现出实质性的成长。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时过于看重一些排名指标,与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重视外延扩张的总体偏向有重要关联。从国内高教领域现有的资源分配方式来看,如果把获某某奖的教师和校友的数量、“高被引”科学家的数量、在某些刊物发表文章的数量,以及基金规模、生均投入等等,作为学校发展的衡量标准,那么,有些学校可能过分容易达标,有些学校则可能过分困难,而这两种情况,都无助于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实质性提高。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具体指标相比,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精神更值得我们重视,更有助于我们实现从数量扩展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高为主的内涵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