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提到“大学校长”,我们会想到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梅贻琦,他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说明,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其实,梅贻琦还有一句有趣的名言——“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这是说校长如何对待教授、对待大师。那么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校长呢?更重管理还是科研?
大学校长能否放弃教学科研,专心从事高校管理?7月份,北京师范大学新任校长董奇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了“四个不的承诺”。任职期间,“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招新的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个人不申报院士”。不少评论认为这是大学校长向职业化迈进的表现。董奇谈到,“四不”不仅仅是个人承诺和对学校新一届班子成员的要求,也是下半年新一届中层行政干部的应聘条件。
董奇: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从事教学科研的一些人员,当我们的规则很明确了,如果你有兴趣就来,如果没有兴趣可以不参加,这是一个双向自愿的一个选择。我也知道,做这件事真正百分百的做到有难度,但是这个方向我不但要坚持,关键我们要尽百分之一千的努力去做这件事情。
在董奇看来,这个即将推行的制度既是高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的根本要求,也是改变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边界不清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董奇:高校领导干部党政加起来也就10来个人,占全校教职工的人数不会超过1%,有的学校大的才占5%甚至才占3%。就算这些所有干部都是教学科研的能手,他的作用也很有限。如果我想这些人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管理中,可以将全学校的不仅99%,可能有的高校99.5%的广大的老师会创造更多的教学科研的好的条件,争取更多的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