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学汉语》退出人大必修课
2013-11-06    新华网-北京青年报

字体大小:

  学生发网文质疑学校不重视母语 学校称改革源于课程多次综合排名垫底

  导读:近日,一则《慢一点:人民大学的“国际化”》的日志在人人网上被众多网友转载。日志中提到,《大学汉语》从下个学期开始将不再开设,对比此前高考改革中语文分数增加的变化,不少人大学生都表示困惑,为何在高中地位提高的语文,在大学却越来越不受重视?昨日,中国人民大学校方表示,《大学汉语》的课程并非取消,而是从下个学期开始由必修课改为选修,有兴趣的学生依然可以选读。

  事件

  《大学汉语》“消失”

  网上引质疑

  “最近一周人大的校园里发生了很多大事:大一新生增加了晨读,学校决定明年4月底全校的空调安装完毕,还有《大学汉语》取消了。”10月25日,人大2013级中共党史系研究生王昆在人人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慢一点:人民大学的“国际化”》的日志,直指人大不该为了追求国际化而取消《大学汉语》。“那节让我执着地选了三个学期才选上,每一节都得到洗礼的课没有了。”一名人大学生在自己人人网的主页上这样感慨《大学汉语》的取消。“汉语都成选修了,那为什么英语还是必修?”“高考语文都涨到180分,英语降到100分了 ,我们怎么不好好重视呢!”更多的学生都在对比英语质疑学校对汉语的重视程度,同样是学生的必选课,为何只调整《大学汉语》而不是更给学生压力的《大学英语》?

  记者了解到,在高中阶段,语文、英语、数学在学生课表中所占的比重大致相当,但进入人民大学,除了部分专业需要修读数学外,全校学生共同的必修课就是《大学汉语》、《大学英语》和《大学体育》这三门。根据授课老师和上课时间的不同,大学语文每个星期有11节大学汉语课,而每个学生每周必须上一节,四年至少要修2个学分的《大学汉语》。一位人民大学大三的学生给北京青年报记者分析,如果《大学汉语》取消了,很多专业的必修课中就不会再有语文教学,即便《大学汉语》变成了选修课,也很难保证学习语文的时间能比现在更多。目前人大人文类的选修课包括通识教育大讲堂、人文艺术类和原典选读类三种,《大学汉语》变为选修之后极有可能归为人文艺术类或者原典选读类,目前学校的要求是这两类至少各选满4个学分,像《弘一大师与佛教文化》、《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课程目前都属于这两类选修课。在总的选修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和一些更有吸引力的课程摆在一起,学生未必去选《大学汉语》。

  现场探访

  上座率仅七成 讲诗歌平仄无法吸引学生

  据了解,人民大学《大学汉语》任课老师只有三位,虽然统称为《大学汉语》,但三位老师的授课内容并不相同,王漫宇主讲现代汉语和修辞语法,王以培主讲诗歌,朱子辉则以教授古代汉语为主。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陈同学说,据她所知,朱子辉老师的课最受学生欢迎。

  目前,《大学汉语》仍为必修课。北青报记者日前在人大探访发现,《大学汉语》授课的上座率并不高,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也让学生们感觉乏味。朱子辉的《大学汉语》每周一晚上6点到7点半在人大教二的一间百人教室开讲,教室上座率将近七成。但即便是这样“受欢迎”的课,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感兴趣。讲台上,老师讲述着诗歌的格律和平仄知识,讲台下,同学自娱自乐,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与他应和,也只有在朱子辉开玩笑或说这段内容要考试时,教室里的学生才会整齐地抬起头。不过,对于这样的情况,他已经习以为常。朱子辉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每个学期要承担1000多学生的教学任务,而且讲授难度较大,在他看来是基础知识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却让台下不少学生挠头,“很少有人愿意上公共必修课,不同学院学生基础不一样,上学期讲诗文吟诵还好,这学期我讲的理论多一些,就有同学接受不了。”

  对于将《大学汉语》调整为选修课一事,朱子辉认为,当初学校开这门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当时提出的“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很模糊,热闹了一阵子后就不了了之了。“学生该来的还会来,不来的还不来,而且往往不来的反对声最强烈。”本版文/本报记者 董鑫 李泽伟 实习记者 陈碧莹

  各方观点

  赞成

  理科生上语文浪费时间

  2011级信息学院一位本科生对此表示赞同,“我是一个理科生,从小接触的都是数字、计算等,上这门课实属浪费时间,不如学习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同样就读信息管理学院的陈同学也认同这个观点,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在人大除了《大学汉语》还有不少人文类的选修课,包含在通识教育大讲堂、人文艺术类和原典选读类三个不同的选修课类别中。相比于《大学汉语》,像《周易》、《红楼梦研读》这样的课程其实更受学生欢迎。陈同学说,以前《红楼梦研读》的授课老师是红学大家冯其庸,堂堂爆满。

  反对

  母语被放在一边太可惜

  今年年初,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公布《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91所高校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不到40%,课时也在逐渐减少,超过八成任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现在英语大行其道,母语反而被放在一边。大学语文遭遇历史未有的尴尬,实在是可惜!”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方智范曾痛心地说。

  2013级中共党史系研究生王昆是最先把大学汉语改革的消息发布出来的人,“这门学科代表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大部分年轻人很缺乏,取消了不合适。”也有学生担忧,高考改革后语文分数增加,但是学校反而把汉语必修课取消了,以前列为必修课,学生即便不喜欢也必须要学,现在选修,不喜欢的学生就根本不会去选读了,如此一来,重视语文学习的学生会越来越少。

  官方说法

  《大学汉语》改选修

  源于排名垫底

  10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在人人网的官方主页发布消息称,经过沟通协商,下个学期人大将继续开设《大学汉语》课程,归入选修课类别,课程为2学分。这个说法昨天得到了校方的证实,人大的确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调整为了选修,但与国际化无关,之所以调整是因为学生对这门课的热度一直不高。2008年,《大学汉语》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进入中国人民大学07级本科生的课表,教学工作由文学院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老师承担。对于当时的改革,很多学生都表示了欢迎,出勤率也很高。但时隔五年,《大学汉语》多次测评的综合排名都仅在倒数第二位,“提高专业写作能力”这一《大学汉语》的开课目标并未实现,校方从提高课程质量和增强学生人文修养的角度综合考虑之后,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调整为了选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大学失“语”,放任还是拯救?
· 人大回应质疑:大学汉语改选修≠弱化母语教育
· 高校将设必修课指导学生如何创业
· 手机上网盛行挑战大学课堂 逃课成学生"必修课"
· 清华将"三严三实"作为"必修课"融入日常工作
· 清华附小将毕业课纳入必修课 校长亲自上毕业第一课
· 孙宏艳:职业生涯教育应该成为中国学生的必修课
· 新华社:师德将列入教师教育“必修课”
· 大学生为何屡陷传销:社会常识也是必修课
· 出国留学,安全教育应成必修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