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学生情商之“伤”
2014-01-20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怎么连句谢谢也不会说?”某高校宣传部的黄老师放下电话,有点生气,但更多的是不可思议。他之所以有这种感慨,是因为刚才接了一个学生打来的电话,被“雷”倒了。于是他把这段与学生的对话拷贝下来,并放到了QQ空间里。

  “你的邮箱怎么打不开?”

  “请问你是?”

  “我要给你投稿啊。”

  “那你直接把稿子发到邮箱就行了,不需要打开我的邮箱。”

  “不打开我怎么投稿啊?”

  (无语了三秒)“同学,你大几了?”

  “大二了。”

  “你以前发过电子邮件没有?“

  “发过啊,不过我只会发QQ邮件。”

  (沉默了四秒)“那我教你吧。你把QQ邮箱打开,在QQ邮箱的收件人中一栏,输入我的邮箱地址,然后把稿子作为附件添加即可。”

  让黄老师没有想到的是,这篇很短的师生对话,居然引起了不少同事的共鸣,他们纷纷跟帖留言:有人安慰黄老师说,现在这种大学生多得很,不足为奇;也有辅导员说,有学生凌晨三点多给他发短信,说明天起不来床,就不去上课了;还有人说,有次他陪同校领导去宿舍看望学生,走进一个宿舍,跟学生打招呼问好,居然整个宿舍的学生都在床上躺着,纹丝不动,对校领导的到来置之不理,让这位校领导好不尴尬。

  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小事”,反映出当今“90后”大学生身上的诸多问题:娇生惯养、社会和生活常识太差、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弱、文明礼貌素质差,等等。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才培养上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在追求高智商的同时,忽视了情商的培养。

  被误读的情商

  情商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圆滑世故并不是情商高,真正情商高的人,是那些“深谙世故而不世故”的人。

  前不久,一篇名为《中国大学生恋爱成功率排行榜》的博文在网上走红,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榜单中,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位列全国五强。“看来,高材生智商高,情商也更高啊!”对此,大三学生黄刚发出如此感叹。

  恋爱成功率高就代表着情商高吗?笔者发现,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们对情商一词存在很多误读。

  在“资深历史迷”田甜的眼中,那些权力争斗中处心积虑的政治家们、后宫中的“甄嬛”们,才是情商高的人。在她看来,那些会揣摩人心、圆滑世故、甚至被称为“老油条”的人才是情商高的人。在某高校学生会担任外联部长的王华也认为:“情商高的人应该有广泛的交际圈,能在各种社交场合游刃有余。”

  笔者曾对100名大学生进行小型调查,其中有89人把情商高解读为:逢迎、溜须拍马、察言观色、选择站队,甚至欺上压下、巧取豪夺。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南石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罗贤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提高自己的情商,首先就要对情商有个正确的认识。这种对情商的误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究竟何为情商?

  情商,英文简称EQ,是一个外来词,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IQ)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罗贤解释说:“最早提出情商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梅耶教授。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对情商作了更明确的说明,提出情商包括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励自我、认识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5个方面的能力,这是对情商最为权威的科学解释。”

  “我个人认为,情商高的人,肯定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前不久,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孙一平在给学生干部做“情商与实际工作”的报告时指出,情商看不见,摸不着,它只能通过个人日常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孙一平认为,情商的内在美是真诚,所以圆滑世故并不是情商高,真正情商高的人,是那些“深谙世故而不世故”的人。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也曾表示,一个情商高的人应该具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可以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大学生兼职“网红”隐患大:信息泄露、报酬缩水
· 八成大学生为“手机控” 三分之一上课时间玩手机
· 中国大学生发明“通用芯片” 有望让5G通信“通全球”
· 全国首个大学生“双创”知识产权维权机构成立
· 大学生热衷海外研修:名额提前半年就被抢光
· 大学生寒假须注意哪些安全事项?这份指南请收好
· 北京8所大学生创业园入孵化体系
· 大学生莫做课堂“低头族”
· 教育部:2018年全国820万大学生将毕业 就业形势严峻
· 61.7%受访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2000元之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