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面对哪些挑战
观念和师资不适应,管理和利益需调整
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大学,各方已经达成初步共识,但是,转型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障碍。其中,凸显的矛盾是观念跟不上、师资队伍不适应,没有对高校进行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大学既得利益的阻碍。许多专家认为,转型的最大障碍在于观念。
观念的冲突来自多方面。比如,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宁愿选择三本类院校,也不愿意选择就业看好的职业技术学院,普遍认为学习实用技术低人一等。现实中,用人单位包括一些企业在选聘大学毕业生时,盲目追求名校及高学历,忽视对毕业生实际技能的考察。
据参加“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的业内人士介绍,对于转型,高校反应不一,“痛快”“痛苦”“彷徨犹豫”,这些态度都存在。他们为记者举例:一所民办专科院校刚刚升为本科,校长在学校大门口附近挂上一个“办成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大牌子,结果却受到校内众人的质疑:“都成本科了,还要追求应用型?”校长只得摘掉这个牌子。
观念不适应固然有历史传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观念背后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差距。观念不会凭空产生,它与目前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经济收入不高、社会地位偏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些中专或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技术精湛、勇于创新、表现突出,完全达到了工程师的水平,可是仅仅因为学历低而不能评工程师。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非常普遍。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袁振国认为,在用人机制上,政府和社会尚未给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待遇、职称、职务等方面仍存在政策性歧视。一些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宠爱过度”,而对职业教育却看不起、甚至漠不关心。这些现象和问题,都严重阻碍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需要切实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社会经济地位。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师资队伍非常关键。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缺乏实践经验,自己本身没有技术专长。这样的师资怎么适应学校的转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认为,只有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推进教学改革,高校才能追赶、适应、引领产业发展。师资队伍的高端是校长,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应用技术、职业技术”这8个字不被许多大学校长所接受。
目前,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始探索分类管理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大学。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分类管理大学的体制机制,比如,应用技术大学的标准是什么、该如何评价这类大学等等。
应对好这些挑战,转型之路才可能通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