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专家建议:“地方高校转型首先要打破观念壁垒”
2015-11-24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难点在哪里,专家建议——

  “地方高校转型首先要打破观念壁垒”

  引导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很多地方正在“破题”。

  今年7月,浙江公布了首批41所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名单。浙江明确提出,这些高校的应用型专业将占所在院校专业数的70%以上,在应用型专业中就读的学生将占所在学校在校生的80%以上。

  如今,试点建设已近4个月。浙江传媒学院的“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一直人气兴旺;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被称作“校内仿真社会”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创意工坊等焕然一新,这些实践基地很受学生欢迎,整个学期的教学日程都已排满。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一负责人很关注类似的消息:“目前给我们高校的感觉是,谁在转型发展中掉队,未来就将在高校中掉队。”

  “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的,是几百所普通本科高校今后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的风向标。这一改革思路在几年前被提出,如今写入中央文件,背后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现实思考?怎样算“具备条件”?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追问和思考。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分析说,这种转变有着国际国内的需求。从国际来说,经合组织也都在关注高教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经济学家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人均GDP在4036美元至12476美元)后,如果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会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行列,恰巧处于这一阶段。而且,美国提出要重返制造业,中国渐失人口红利,一些制造业企业可能会选择迁向越南等人力资源成本更低的国家,中国急需从劳动力红利向技能红利和技术红利转移,这急需普通本科院校提高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能力、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从国内来说,要改变高校千校一面、盲目追高的状况,对高校进行分类管理。另外,面对每年70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需要一批高校走出另外一条道路。

  目前,我国共有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都是1999年以来“专升本”后新设的,跨度16年,所处区域条件、行业背景、办学历史等差异很大。马陆亭认为,向应用型转变不局限于这些普通高校,但是以这些高校为主体。起初提法是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在今年两会后,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去掉“技术”两字。马陆亭解释,因为“技术”很容易和理工科挂钩,而一些护理、文秘等文科专业也都是应用型专业。

  不同高校面对转型的心态不一样,一些技术背景很强、与行业产业结合紧密、转型起步较早的高校积极性特别高,已经充当起应用型高校的“领头羊”,如常熟理工学院、黄淮学院等。而一些高校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专业优势与特色不明显,存在回避转型的思想顾虑,觉得办职业教育是矮化了办学层次,这与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声誉度不够高、吸引力不够强有关。

  马陆亭认为,不要纠结于办职业教育提法的改变,而是要意识到这是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等要向实用型转变。比如,德国培养应用型人才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特别重视实践环节,一般具有5年以上行业产业经验的人才能做教师,这将带来教育方式的变革。在未来应用型高校的建设中,对人才实训实习的课时比例要达到30%以上。

  “仍有一些普通本科院校还在瞄着综合性大学发展,所以说,最难改的是观念。”马陆亭说。

  除了观念壁垒,第二大难题是师资。如何建立起跟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马陆亭认为,对学校来说,老教师要进行知识改造,新进教师的来源渠道要实现多元化。若要从企业进人,人事部门的通道是否能走通?这需要一整套的人事、评价等配套制度。这些教师要不要搞科研?在马陆亭看来,也要搞,不过要追求横向科研,强调跟行业企业联系程度的紧密性。这就需要评价指标、方式的改变。

  “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政府如何鼓励?除了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等,马陆亭还特别提到,地方特别是省级政府要鼓励地方院校实行多元治理模式,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能光让行业企业支持,而没有办学参与权。虽然现在也有校董会、理事会等组织,但是将来要允许行业企业在办学中有决策权,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要像允许混合经济多种模式存在一样,鼓励二级学院结合地方产业链发展方向探索不同的治理模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特色与优势:地方高校有组织科研的融合之道
· 推动地方高校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 广西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十年潜心合作 探索地方高校机械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 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何以卓越
· 一所地方高校服务国家的责任担当
· 2018国家“111计划”立项名单公布
· 14所地方高校冲进学科榜首
· 21所地方高校入选2017年度国家“111计划”
· 教育关注:地方高校转型的门槛有多高?
· 地方高校转向应用型:不是“降格”是机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