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北大学生曝后勤工人无合同无社保超时加班
2015-12-16  腾讯网-无界新闻  

字体大小:

  “他们是隐藏在北京大学食堂工作台后的脸庞;他们是屈居于八人间宿舍中的黑影。他们是一个很难被北大师生注意到的群体,熟悉却又无比陌生。他们是北大工人。”

  12月15日,关注工人问题的北京大学学生社团马克思主义学会微信自媒体上发布《北大后勤工人调研报告》,报告称61名北大学子访谈了100名北大后勤工人,结果发现北大36%的后勤工人根本没有劳动合同;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一些保安无社保;工人们存在严重超时加班,工资仅2300元/月;绝大部分工人只能住地下室,很少有肉吃等等。

  这份报告刊发在一篇名为《他们|北大后勤工人调研报告——被忽略的群体》微信文章上。报告发出后,很快就引发了北大学子、后勤工人们的讨论,12小时内阅读量突破3万,打赏人数近600人,并且数量还在增加。

  一些曾在北大工作的保安、正式工在调查报告下留言表示,对报告很有共鸣,北大打工者的情况是社会打工者遭遇的冰山一角等。

  12月15日傍晚,无界新闻(微信ID:wujienews)记者多次拨打北京大学相关宣传负责人的电话,截止发稿,尚未得到北大的官方回复。

  61名北大学生的调研和呼吁

  今年9月22日来,北大校园内建筑工人讨薪的话题引发北大学子大讨论后,北大马克思主义学会成立调研小组,着手调研北大校园工人。

  2015年11月23日—12月5日期间,来自北大社会学系、中文系、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19个专业院系的61名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分成四个小组对学校几个重点后勤部门的工友进行了探访。报告称,访谈约100名工友,基本覆盖所有基层岗位。

  在相关教授帮助下,调研小组形成了调研报告后发布在自媒体上,引发关注。包括北大法学院教授等在内的一些北大内部职工在微博上转发了这份调研。

  在报告中,调研团队称希望通过此次调研真正接触身边工友,详细了解并向师生们展现后勤工友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将被标签化了的“工人”还原为全面的、活生生的人,探求校园不和谐劳工问题的根源并尝试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拉近学生与工人之间的距离,思考工人命运和我们之间的现实关联性,体谅工人的辛苦,尊重劳动的价值,努力为工人处境的改善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报告在最后呼吁,各后勤主管部门在为北大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的同时,切实敦促相关单位落实法律法规,及时发现并且改正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保障工人合法权益,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境遇,也为兄弟高校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

  “如果您是北大的一员,请用实际行动去为身边的工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在晚上走进宿舍陪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真实的心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回不去农村,留不下城市”

  我们家早就不种地了,粮食现在卖不上价,只好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租给种粮大户。他们有的包了上百亩地,有大型机械,能赚到钱。

  ——一位食堂的保洁阿姨

  此次调研访谈到的工友大都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很多有长年的打工经历,生活的重压迫使他们背井离乡,异地谋生。

  “我们家早就不种地了,粮食现在卖不上价,只好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租给种粮大户。他们有的包了上百亩地,有大型机械,能赚到钱。”一位食堂的保洁阿姨对调研团队说。

  调研团队认为,这些工友身份已从农民转变为工人身份,已经回不去农村了。

  针对年轻工友这一特殊群体,调研团队倾听了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迷茫”是很多受访保安的第一反应。关于未来的打算,53%的保安选择回家乡创业,37%希望将来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并定居下来,10%表示没想好或打算回家乡务农。

  保安的流动性非常高。很多保安是为了利用北大的学习资源才过来上班,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工人不被允许进入图书馆,除非有教师的担保和证明。

  中年工友多将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他们注重儿女教育的意识出乎意料。然而,调研团队也发出了疑问——在不完整的关爱与落后的教育资源中成长起来的留守儿童,真能有朝一日如工友们所想“和你们一样,来到北大读书?”

  “这种从小被灌输在每个人心中的‘要成为人上人’的人生目标,成了许多工人艰辛生活中的虚无寄托,其实他们的孩子最终很有可能和父辈们一样,一次次地踏上打工的漫途,又一次次地被拒在城市之外,四处飘摇。”调研报告中写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大团队,打造AI时代的软件基座
· 北大副校长张锦:当前基础研究主要有三种类型和路径
· 樊锦诗捐赠千万元支持北大敦煌研究
· 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比赛,北大学生夺冠!
· 北大团队重大发现!癌症治疗新希望
· 北大:正在编制第二期“双一流”建设方案
· 北大开发微肿瘤预测模型:药效准确性逾90%,待大规模验证
· 北京大学举行“疫情重袭后的全球治理”理论研讨会
· 66岁北大教授跨越13小时14000公里的硬核课堂
· 北大和复旦获批重量级科研平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