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学智库的使命担当
2016-02-25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2015年10月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现在,国务院和各部门、各地方都在根据《建议》制定“十三五”规划,并将于全国两会期间提交全国人大审查。“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时期。在这特殊重要的五年,实现未来宏伟目标,需要全国上下、各个方面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积极奋斗。

  当代中国大学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职责与使命,这就决定了未来时期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与我国“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相适应、相协调,既要助力推进整个教育改革发展,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贡献,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又要为国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提供多方面服务和人才、智力支撑。特别是大学智库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忠于使命,敢于担当,充分发挥智库功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发挥更大作用。

  全面发挥智库功能。中央文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研究咨询机构。”总体说来,各类智库都应发挥六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服务党政决策。根据党和政府的决策需求,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高水平、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积极建言献策,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推进理论创新。提供创新思想,是智库的核心职能所在。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治国理政面临的难点、重点问题,提出有价值、有影响的新理念、新判断、新概括、新观点、新思想,为研判形势、谋划战略、制定政策提供科学理论或方法,推动理论创新、学术创新、方法创新。三是引导社会舆论。深入阐释党的科学理论,解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和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四是提供社会服务。接受社会有关方面委托的咨询任务,承担各类咨询项目,开展第三方评估,提供智力服务。五是参与公共外交。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外智库和有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中国方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六是集贤育人。智库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机构,汇聚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也可以说智库是人才库。智库出思想、出成果与出人才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智库是培养、造就治国理政人才的重要阵地,可以通过交流轮岗,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输送优秀人才。这六个方面都做到,很不容易,但这些是建设新型高质量智库不可或缺的,要全面和正确地发挥应有作用。以上可见,大学智库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目标任务中,可谓舞台广阔、大有作为。

  善于选择研究课题项目。咨政建言,这是智库研究的根本特征。当前和“十三五”期间的公共决策中,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作深入研究。要善于在“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规划中,发现新课题,寻找新项目。例如:如何正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深刻认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战略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如何深刻领会和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使我国真正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如何解决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难点和“短板”问题,特别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加公共服务和治理生态环境,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解决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高经济社会治理水平;如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如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如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既要更加对外开放,又要重视维护国家权益和安全;再比如,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国家面貌、城乡面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会有怎样的提高等。要围绕“十三五”时期发展改革难点、重点、热点问题,按照党和政府的决策需求,围绕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关切,提出真知灼见和切实管用的建议。当然,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智库,可以对研究问题的范围、角度、内容、方法提出不同的方案或建议。

  着力提高研究成果质量。研究成果的质量是智库生存发展的根本。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应把握六个重要方面:一是把握方向性。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谋划、行动,这样拿出的成果才可能是建设性的、管用的。二是富有前瞻性。站高望远,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正确把握和运用发展规律,敢于出主意、早出主意、出大主意,做到先见、先知、先谋。三是问题导向性。从实际问题出发,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特别是要重视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的研究;四是材料真实性。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求真务实。既要调查,又要研究,善于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五是见解创新性。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独立思考,揭示问题的本质,提出创新性、可操作的方案或见解。六是注重特色性。各展其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找准各个智库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每个智库都有自己的性质定位、专业领域、机构状况、队伍组成等方面特点。这就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对自己智库研究的领域作全面研究、系统研究、跟踪研究、长期研究,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着力推动理论创新和跨学科研究,着力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为决策咨询提供学理支撑和方法支撑。

  注重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智库研究成果要体现多样性和时效性。研究成果的价值,不仅要体现高质量,还要体现时效性。一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果不能适时地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其价值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或者由于时过境迁,派不上用场。所以应分批次、多形式、及时地提交有关研究成果。要拓展成果应用渠道,有些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内部刊物直接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报送,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可以通过举办论坛、召开研讨会等方式,发布、推介研究成果,还可以出版系列研究报告。总之,研究成果不能只追求洋洋大观的厚本子,那样的研究成果往往会被束之高阁。要从各个智库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研究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目前,大学智库研究成果上报决策机关的渠道不够畅通。各有关机构应当帮助解决这方面问题,最好搭建供需双方的“直通车”。

  切实打好智库研究根底。打好智库研究的根底,就是要使研究人员练好智库研究的基本功,从多方面提高素质和本领,而打牢基础性根底至关重要。包括:打好基本理论和政治立场的根底;打好把握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根底;打好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根底;打好撰写智库报告建议的技巧功底。这些根底是产生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基础性条件。如果智库研究人员不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不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就很难提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建议;如果智库研究人员不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现状,也不可能提出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政策建议。具体说来,智库要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历史任务献计出力,就必须首先学懂弄通中央《建议》以及即将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的基本精神和作出的重大部署,必须弄清楚中央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新观点、新任务、新举措。如果不学好、吃透新的决策精神,就不可能服务好国家战略需求。智库研究报告与一般学术论文和学术成果的体例、范式和文字表达用语也不相同,不仅应当立论正确、观点鲜明,还应当文字明快、引人入胜、一目了然。

  (魏礼群,作者系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为推动我国大学智库高质量发展贡献学术力量
· 大学智库“哪家强”?首个中国大学智库排名出炉
· 中美共同举办大学智库论坛和青年创客大赛
· 复旦大学校长:推动大学智库成为国家创新来源
· 世界大学智库联盟成立
· 《中国大学智库发展报告(2017)》发布
· 中国大学智库论坛二〇一六年年会召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