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高校社团招新后为啥遭遇退社潮
2016-10-25  中国青年报  黄帅

字体大小:

  既然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退社,这个现象的背后显然就不是个别社团的问题,而是集体的共同倾向。

  每年开学季是学生社团集中招新的黄金时期,一些高校将之称为“百团大战”。然而,“百团大战”的热闹背后,一些社团接连出现活动无人问津、会员流失的尴尬局面。“退社潮”让曾有“第二象牙塔”美誉的学生社团,在高校里愈发显得底气不足。(《中国青年报》10月24日)

  纳新后遭遇大量社员流失,对一个社团的确是糟糕的消息。调查显示,98.24%大学生表示在大一开学季曾加入过社团,其中61.14%已经退出社团。既然大多数学生选择退社,显然就不是个别社团的问题,而是集体的共同倾向。究其原因,还得从大学生加入社团的原因说起。

  其一,是兴趣型。不同于中学时高考压力下的约束,大学新生面对上百个社团的宣讲,其潜在兴趣更容易被激发,进而能彰显各自的个性。最容易吸引新生的是兴趣主导的社团,比如书法社、文学社、象棋社、轮滑社等文艺、体育类社团。一般来说,这类社团的社员关系更密切一些,即使离开了社团,因为共同兴趣,社员之间也能保持联系。

  其二,是功利型,这恰恰是不少观察者所忽略的因素。大学像是一个“微型社会”,是现实世界的投射和预演。既然如此,大学生加入社团,就难免有功利心。大学生的社团活动有许多现实利益。比如,很多学校把参与社团活动当成社会实践与校园实践的一项,社团成果写入个人履历,对读研或求职都大有裨益。

  我在读大学时,学校评定奖学金和保研测评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计算“德育学分”,其中大部分都要靠社团活动。活动、成果的等级不同,所获分数也不同。比如,出席一次社团讲座加0.1分,组织一次活动加1分,担任社团部长加2分,担任副社长加3.5分,担任社长加4分,如果是校级大社团,相应加分还会翻番。不少学生从入校之初便开始计算自己的得分、排名,拿到了想要的东西,自然也就不在社团“浪费时间”了。这套量化评测标准或有利于管理、激励学生,但却是误人子弟的坏制度。

  还有不少学生加入社团是盲目的。他们并不明确自己的兴趣,也不清楚入社能有什么现实“好处”,可能看到身边人陆续加入各类社团,自己也就稀里糊涂地报名了。盲目加入社团后,也难以清晰定位自己在社团活动中的位置,或许某日突然心灰意懒,不再参加社团活动,时间一久就自动退社了。对于这种心理,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妥,毕竟,多数新生还在摸索新生活,多尝试,尝试后退出,这也无可厚非。

  基于这三种心理,学生入社后不久退出,也有各自的“道理”。兴趣主导者或因为社团活动不吸引人、创新不足而退社;功利主导者拿到“分数”就退社,正符合其本来目的;盲目型的学生可能因为忙碌,或也没什么具体理由便会退社。这绝不是大学校园的“怪现状”,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理解。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校社团招募模拟情侣 需完成牵手等规定任务
· 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召开 共话大学生就业创业
· 全国高校MOOC社团联合会成立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
· 第七届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特使
· 第七届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组委会
· 浙江高校社团"阴盛阳衰" 工科院系男生成"国宝"
· “90后”对话“77级” 改变世界的力量
· 大连理工大学解锁9月高校官微新玩法
· 高校“百团大战”背后的“退社潮”:活动少缺创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