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巡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来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核心课程和研究重镇。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复旦新闻系就提出“两典一笔”的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是其中的灵魂。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从陈望道老校长“信仰的味道”中汲取力量,提出“让理论更有魅力,让信仰更加坚定”的办学方针,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马新观教学科研,推动新闻学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一段光辉岁月点燃火种】
焚膏继晷,终成千秋巨笔;赓续薪火,笃志好学力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总书记以6个深刻阐述“和3个”经典著作“,论述了《共产党宣言》的经典地位。他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素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传统。1920年,老系主任陈望道翻译了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对后来马克思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影响巨大。毛泽东曾于1936年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之一就是陈望道所译的《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剪影
1943年,望老又提出系训“好学力行”,学行并重这才是对新闻人根本的要求,体现了“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的精神追求。同年,在陈望道的支持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于每周六晚上举办“新闻晚会”,以讨论时事、进行学术研究的形式开展活动,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言。晚会的主题事关国家前途,有“新闻与政治”、“我们的出路何在”、“中国将向何处去”等,也为后来复旦新闻学科发展奠定了鲜明的底色。

伍必熙、余家宏、陈望道、蓝聚萍、吕梁在新闻馆前合影
【一支忠诚队伍接力传承】
承前启后,新老戮力齐心;通古博今,回应时代答卷。
教研队伍是学科建设的主力军。经过多年努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形成了一支业内评价高、示范效应好、传播影响大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宣传团队。团队现有主讲教师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团队成员均拥有博士学位,4人有博士后研究经历,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包括新闻传播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法规与伦理、新闻实务多个方向。
队伍力量
童兵教授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米博华教授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张涛甫教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党委书记
陈建云教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马凌教授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主任
林溪声副教授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精品课-思政课主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研团队合影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马新观团队“课程思政 红色见学”
获奖展示--时间线展示
2018年,复旦大学“十佳教师团队”、“钟扬式教学团队”称号。
2018年,上海市教委“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科研示范团队”。
2019年,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宣传典型。
童兵教授荣获国家级教学奖。

2018年荣获复旦大学“十佳教师团队”、“钟扬式教学团队”称号

2019 年,荣获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宣传典型
【一门精品课程立德树人】
洞幽烛微,完善课程架构;知行合一,贯通教学实践。
课程建设是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抓手。上世纪50年代,“两典一笔”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夏鼎铭等教授开设“马列新闻理论与实践课程”;童兵教授领衔组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团队,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基础之上,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教材、入课堂、入头脑,取得丰硕成果。

童兵教授授课现场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马新观”依然保持活力。信息网络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迭代给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教学平台、资源和思路,复旦新闻学院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实验:实行“走出去”战略,跳出专业课框架,面向全校和业界授课;启动受众调查机制,了解学生兴趣所在;经典作品与课外延伸阅读结合,拓宽学生视野;运用新闻热点评析机制,激发学生对新闻事件的热情;灵活课程考评,促进学生论辩驳难。经过一系列努力,《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日渐成熟,选修人数和规模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居于领先地位。
课程成果--时间线展示
2004年成为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2009年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2011年成为国家级精品课。
2014年成为国家级精品课中的升级版,登陆爱课程网站。
2020年成为上海市教委课程思政领航课程。
2020年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14年课程登陆爱课程网站

课程团队现场教学
【一路学术为业笔耕不辍】
立足传统,深厚经典教程;与时俱进,紧跟学术前沿。
形成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新闻思想亟需在当代形成话语建构和学科表达,而教材体系和学科研究正是其表现形式。
学科建设要“有经典”保证“不变味”。《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为国内最早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材,修订三版,印刷18次,实现了“有理论梳理,有历史脉络,有经典文本”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问百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案例》等配套辅助教材齐头并进。

国内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
学科发展要“有新料”保证“不串味”。现已连续出版《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报告》达15年之久;出版《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系列、《知识劳工》系列等编著、译著;还即将出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体系》、《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课题研究方面,自2016年至今,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重点、特别委托以及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各类科研项目20项。包括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自2015年至今,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304篇。

《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报告》成果斐然
【一片广阔天地活跃奋进】
树立标杆,整合资源平台;开阔视野,拓展基地合作。
基地建设、合作机制、实践平台是继承、弘扬、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的关键一环。2006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成立;2016年,985基地整体转型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作为研究型、智库型、国际化的前沿学术机构,基地致力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立足真理性、科学性、当代性和国际性,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话语体系和评价体系;2016年,复旦-清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教学研究基地成立,以下设的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为社会服务核心,做到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2019年,发起成立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

复旦-清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教学研究基地

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Logo
【一支培训力量服务社会】
提高站位,助力国家战略;互联融通,培育新型领域。
复旦新院以“马新观”为指导,着眼于助力培训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师资力量,开展培训和学科对话,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2015年开始,每年定期为上海市新闻出版系统开展常规培训。2017年协助中国记协改进媒体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科学评价我国新闻传媒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表现。2020年为上海新闻界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讲座。定期接受各部门委托,展开专项调查并提交研判报告,自2016年至今提交报告近400篇。四次获得中宣部颁发的“全国舆情信息工作优秀单位”称号,获得上海市委宣传部三次同类表彰。

第四期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骨干教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培训班

“移动互联时代的内容传播与社会责任”高峰论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媒介化社会建设研讨会

改革开放40周年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论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作为拥有红色传统的高校新闻学科,复旦新院将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抓住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筑牢根与魂,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新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育人铸魂,培养卓越人才,加快建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新闻传播学科,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关键性力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研师生团队重温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