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在读的研究生中有一部分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想先在学校缓冲一下,于是边搞副业边学习,真正热爱所选专业,潜心钻研业务的人不多,加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不够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够深入,部分研究生在学期间心态浮躁,科研精力投入很不够。这就使得研究生教育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对象所应有的质量就大打折扣。开展研究生学术报告活动不仅有利于端正研究生正确的学术态度,也有利于鼓励研究生增加对科研精力的投入,从而加强研究生的学术氛围建设。
一、开展研究生学术报告活动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手段
研究生层次教育应充分体现专业教育和创造教育的宗旨,其授教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应有别于大学本科期间的灌输式教育和被动教育模式,结合研究生以自学为主,授课为辅,边学习边参与科学研究的特点,倡导和组织研究生定期主讲学术报告,无疑是一种了解前人研究成果、接受新知识、掌握国际研究前沿最新动态的有效途径。由于科研工作的生力军是研究生,因此开展学术报告,也是公认的进行自然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手段,是国际知名大学的通行做法。针对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按二级学科分别成立了以研究生为主体,导师、指导小组老师和科室科技人员参加的学术活动小组,并相应分别制定研究生学术活动守则。学术活动小组组长由研究生民主推荐,经研究室主任批准后,负责定时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和协调有关事宜。研究生学术活动小组成员主要为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客座研究生和已经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小组成员的职责是分工承担收集生命科学领域核心期刊中所报道的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进展信息,及时张贴于通知栏。以便于他人查阅参考,共享信息。小组成员轮流定期报告自己感兴趣的学术议题,内容自定,形式不拘。导师、指导小组老师和科技人员不定期参与学术报告。
二、开展研究生学术报告活动的几点启示
为将这种活动更好地坚持下去,我们连续四年对参加学术报告活动的研究生学术报告质量进行了跟踪考评。通过考评,既看到了开展研究生报告活动的积极作用,也发现了现行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开展研究生学术报告活动有利于克服研究生的浮躁心态,培养科研兴趣,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新的思想需要浓厚的学术氛围去孕育,需要通过交流和借鉴来产生。学术报告活动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开放环境、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和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的窗口,通过学术报告活动与同学、导师切磋交流,可以开阔眼界,激发灵感,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避免由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导致的局限性,突破个人固有的框架,萌发创新思想。其作用是单纯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所不能替代的。通过经常性的学术报告,每个研究生不仅可以与自己的导师保持定期的直接联系,而且可以与讨论班中包括老师和同学的所有同行方便地进行直接交流;能不能经常做出有水平的报告,可以直接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其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这本身便是对每个研究生的一种压力,也是无形的竞争机制。研究生的某一论文或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从选题,攻坚,讨论,难点突破,到成果正确性的确认和成果的完善,都与学术报告活动直接相关。实践证明,研究生长期参加学术报告活动,并经常作报告,是帮助他们出高水平论文的有效机制。
2.在开展学术报告活动时,除重点引导研究生掌握本学科研究前沿的宽广理论和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外,还应侧重学术报告演讲能力的训练和注重培养研究生对学术报告积极认真的态度。遵循科学研究规律,知识是创新的基础,知识越丰富,基础越宽厚,就越有利于创新活动。为此,我们在对研究生学术报告考评中,设置了一级指标学术报告科学性、演讲能力和学术报告准备工作3项,其权重分配分别为40%、40%、20%。"学术报告科学性"是学术报告的中枢所在,尤其是其中设置的"对报告内容科学性、可行性的自我评价"二级指标,要求研究生不仅掌握和介绍国内外本学科专业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同时需要对这些进展动态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加工提出本人的评价。使得通常的学术报告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是提高学术报告质量的关键。"学术报告准备情况"通过观察研究生在收集学术报告内容和制备学术交流用的膜片、幻灯片、多媒体等的质量,借以反映研究生对学术报告的自我态度和认真程度。
3.重视学术报告质量考评,改善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通过四年的考评结果显示,研究生学术报告质量呈正态分布,基本符合研究生业务素质的现状。但是也反映了一些问题。考评结果显示博士生与硕士生两者之间相差不是太大,这提示在研究生阶段学习过程中,一旦进入研究专业领域后,在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国际最新动态以及演讲能力上,博士生、硕士生处于伯仲之间。这可能与博士生在硕士生期间从事的研究专业和博士学习期间的专业领域有些距离,致使在面临新的专业领域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其中英语表达能力高分获得者很少,甚至存在博士生英语表达能力平均得分值低于硕士生的现象。这说明大部分研究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欠缺。这是我们重阅读、轻听讲的英语授课方式所造成的,同时也与未形成良好的英语交流习惯和环境有关系。这些情况告诉我们,必须加大博士生教育的改革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