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挑战:科学概念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之间不断探究
任何有关技术应用都必须考虑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专家咨询委员会推测并指出科技教育中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教育回应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这也是新技术发展的驱动力。然而,个性化学习最大的障碍在于科学的、基于数据的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方法才刚刚起步,成功经验还不多。例如,学习分析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实施和采纳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而且,大多数研究者尚未在教与学中应用新兴技术,也未进行过相关研究。许多研究者并未接受过基本的、数字化支持的教学技能培训,也未获得专业发展机会。一些教育工作者简单地理解新技术应用,或者认为技术阻碍了学习。然而,通过采用渐进教学法,新兴技术应用才能成为可能。
同时,在我们讲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之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应仅仅讲授事实,而更应注重讲授求知的方法。我们往往采用传统方式讲解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记住事实。借助新技术学习科技知识,提供给我们一个创造性地解释主题材料的机会。科学概念作为发现的新证据不断地变化着,简单地记忆事实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科学概念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之间不断探究。
新技术应用案例
沉浸式学习环境
美国宾州谢勒地区小学将一间教室改造成名为“IKS Titan”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沉浸式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使用平板电脑(iPad)、电子交互白板或者其他技术参与基于任务的模拟活动。
柔性显示器
加拿大皇后大学、塑料逻辑(Plastic Logic)公司、英特尔实验室共同研发出一款如纸般轻薄、可弯曲、可堆叠的平板电脑。
物联网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工程师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能把现有的无线信号变为既是电力来源又是通信媒介,智能对象勿需电池便可互相连接。
虚拟助手
由英国剑桥大学设计的名为“Zoe”的虚拟助手形象,它可以表现出一系列连贯情绪表情。最近研究工作集中在探究应用这一技术,帮助患有孤独症和耳聋的儿童进行学习。
(执笔人:张铁道、吴亚婕、王俊颖、唐嘉怿、任航)
《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27日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