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说,只要有心,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人与人之间平等和善意的交往。正是这种交往使得中美两国人民有可能逐渐了解和认识对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厚的联系,成为中美发展合作的基础和动力。
汉语是一门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语言,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和文化。随着中美交往日益增多,学习汉语越来越被美国社会所重视。2011年访问过中国的美国佩顿中学学生艾利克·林霍姆学汉语已经3年,他说,在佩顿中学,学习汉语是学生们共同的“时尚”。“这次来中国,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收获之旅。上大学之后,我要利用假期再来中国。”艾利克·林霍姆用流利的汉语,满怀期待地说,“我相信,我的未来一定会与中国有关。”
2012年是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工作启动的第三个年头,也是中美人文交流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说:“中美人文交流要努力打造政府主导、教科文体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吸引更多民众参与交流对话。”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相信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必将使两国人文交流基础更加牢固、内涵更加丰富、覆盖更加广泛、主体更加多元,从而实现人文交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在新时期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支柱地位。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希望的季节。在双方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中美人文交流的幼苗一定会深深扎根于两国民众之中,茁壮成长,中美友好之树一定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记者 余冠仕 杨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