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海外情况 > 其他
美国学校创新教育的几点启示
2001-08-27    刘玉祥

字体大小:

  一位中国儿童到美国就读,在一次课后的研究题目就是:“人们运动后多长时间心跳才能恢复正常?”于是她自己跑步、记录心率,然后分析数据,在计算机上作图表并撰写文字,再打印出来贴在大纸板上并加以彩色插图装饰,最后当众演讲。还有我国的一对年青夫妇,带着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赴美留学,小孩也相应地进人四年级学习。美国老师看到我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说,这课本的难度在美国小学六年级也够用了。之后,小孩几乎是在玩中学习,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可不久,孩子从图书馆抱回一摞书,在电脑前一坐,妈妈问他干什么,他说: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这在我国恐怕大学文科学生也很难写出这样一篇作文”。而这篇作文就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了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学校很注意让学生从社会中,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学生们经常出去省旅行;学到什么内容,就去实地参观、考察什么内容,工厂、家场哪儿都去。如有学生因家庭困难没钱出去,学校也会积极支持,并不认为会耽误学习,反而认为这是最生动的学习,可以开阔眼界。例如,有位美国孩子的家家要去欧洲旅行,学校积极支持这孩子一同前往,并且各科教师也抓住时机根据这个孩子的特点,布置了一些相应的旅行作业。历史教师要求他参观一下欧洲的博物馆和一些历史古迹,返校后让他做一个参观报告。他的法语教师让他在旅游期间,写一封法语信给他的全班同学,尽量用学到的法语单词、句型传达所见所闻。

  西方教育的精华是专题讨论。这种专题讨论课讨论的完全是超前的课题。老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在课堂上,要是哪个学生的发言有创造性,教师就会对其“另眼看”。这种专题讨论会经常举行,有时请一些权威人士来主讲,主讲讲20分钟左右,然后大家提问、讨论,课上的气氛总是很轻松自由的。这种专题讨论会的形式使听众有机会接触到自己研的发展动态,而且主讲人和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又能拓宽人的思路,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上点滴情况可以看出我们和发达国家教学方法的不同。目前,我国学校教育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是演化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

  1.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总是是创新的火花。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的态度和批判精神。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格。

  2.为学生提供新的舞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学术要全面开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实验室等,使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有资料、有器材、有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设创造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创办报纸、电视台、广播站,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

  3.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质量,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繁锁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敢于质疑问难,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起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具备创造意识,还要学会创造的方法,了解造的规律。要让学生了解创造发明过程,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创造、小发明等,逐步提高创造能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美国中等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视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