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的社会科建立于1947年。它作为日本战后教育改革的主要一环,不仅具有新学科的意义,更具有实现现代教育观念以期育成现代公民意识基础的意义。
日本的社会科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课题学习或问题解决学习。如此的学习在六七十年代,又被深化为“理解学习”。概括它们的特点有三:
第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认为学习理解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责任感;
第二,强调学习内容要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一致,因此,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要具有开放性;
第三,强调学习指导的过程性、多样性、导向性,提出“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主张。进入80年代,日本教育界更重视学习实践,强调社会科的学习体验、实践研究和促进发展三者相一致教育原则,并逐渐形成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90年代以后,则主要是强调社会科的开放性。由于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即小学1~2年级生活科,3~6年级社会科,社会科教育的内容范围和学习程序及指导原则也有新的变化。
综上所述,日本小学的社会科概念是围绕着认识社会生活设定的,因此极为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小学社会科具有非学科性质,其课程概念是活动性课程。相应的学习指导则重在指导、参与和培养个性,评价具有非选拔性、不完整性、不一致性和突出发展功能等特点。一句话,小学社会科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睁眼看世界的基本能力和学力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