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兴趣教育赌明天
2001-11-29    记者 吴苾雯

字体大小:

    去年8月的那段日子,如果上网在搜索栏里打上一行“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将会出现长长的一串有关小墨的报道文章。18岁的小墨通过了MCSD(微软解决方案认证专家)和MCDBA(微软数据库认证专家)的全部考试,成为亚洲地区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之一。可是这位年轻的数据库专家仅有初中学历,而且还曾是一个成绩差得让老师失望、让母亲绝望的孩子。

  小墨也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厌学的,也许是从小学二三年级吧。那时他就不明白,为什么上课时一定要坐端正,手要放整齐;为什么对老师只能说“是”,不能说“不是”。反正小学那几年,小墨没好好念过书,学习成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小墨最怕的是学校开家长会。每一次开家长会回来,母亲总是满脸怒气。虽然她不相信棍棒下面出孝子,可仍常常会因为小墨考试成绩不好而大打出手。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小墨的妈妈感慨万千:那时我简直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全部生活内容除了工作就是和儿子较劲。我不知道,在中国,有多少像我一样焦头烂额的父母!我有时还会想,在中国的家庭里,子女和父母之间其实一直都在进行着一场“战争”———过度教育与反教育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使双方的身心都备受煎熬、备受折磨。如果这种两代人的痛苦最终能培养出人才,也算是“功德圆满”,若是我们的暴力压抑了孩子的潜能,造就了无数平庸之辈,那我们以两代人幸福的代价换来的又是什么呢?

  进了初中,小墨还是厌学。小墨说,那几年我就没怎么听讲,上课时看着老师我就走神儿了,或者把书码得很高,老师看不见我,我就在后面睡觉。那时,我学习一点儿动力都没有,只是人人都这么学,我也得跟着,前途无望,心里特郁闷,就想找碴儿跟人打架。初三那一年,我累,我妈妈比我还累,为了让我考上高中,她什么法子都想了,给我买参考书、学习辅导软件,寒暑假还将我送进一所重点中学办的辅导班。虽然累了一年,我中考还是没考好,分数只够上普通高中的三类学校。

  小墨的妈妈说,当时看到儿子的分数,我真的很绝望,我说这孩子完了,没指望了,这么多年辛辛苦苦,不就是希望他能上大学吗?我自己吃够了没有大学文凭的苦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说什么也得上个大学吧。

  当时儿子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上普通高中,要么上中专。朋友们劝我,上普通高中,将来仍然很难考上大学。我掂量来掂量去,为他报考了中专的计算机专业。之所以给儿子报这个专业,是因为我是个电脑发烧友。那时我只是想让儿子以后有个专长,好歹能混碗饭吃。上学的第一天,儿子拿回了教科书,我一看,心里便凉了半截:教材上的知识基本是已经过时的知识。难道让儿子花4年时间去学这些已经无用的东西?我心里很犹豫很苦恼。但是不去上学,一个15岁的孩子又能干什么呢。当时我就想,网络也是一所学校,何不让儿子从网上多学点东西。从自己学电脑的经历中我知道,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开始是我带着儿子玩,我教他上网,教他在迷宫一样的网络里如何不迷路,如何找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刚开始,儿子在电脑上玩游戏时,也就玩一些大众化的游戏,我就跟他说:“你还玩那些低级的呀,你看,妈已经玩这个了。”我玩的是“文明”,玩那个游戏不懂英语可不行。这下他傻眼了,他知道,要想玩更好玩儿的东西,就得先过英语阅读关。

  小墨说,我妈允许我上网后,一开始我只是毫无目的地在网上逛逛。一天,我无意间闯进了一个叫“ME”的孩子们的聊天室,我发现进那个聊天室聊天的,各个国家的孩子都有,大家都用英语交流。我用在中学学到的那点儿可怜的英语,加入了他们的谈话,可是没“说”几句,我就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来了,不但“说”不出来,别人在说什么我也“听”不懂。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英语太臭,懊悔当初为什么不多背几个单词,多记几个句型。那时我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就想知道那些外国孩子在想什么,那帮家伙长得跟我们不一样,是不是脑子也不一样?为了能跟他们交流,我是真想学点英语了。我将妈妈原来给我买的英语常用一万单词找出来背,还让妈妈给我买回了翻译软件,碰上“拦路虎”我就查英语词典或者去找翻译软件。我开始跟很多外国人通信,一般通两三封信就断了,因为我的英语不灵,人家搞不清我说什么。为了让别人能听懂我的话,能够互相交流,我学英语更刻苦了,弄懂一个句型就在信里用上,以此来炫耀自己。渐渐地我发现,我在聊天室里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了,能跟他们一起交流了。我开始浏览一些英文新闻网页,看妈妈买回的“电脑风暴”,看英文版的电影,下面有字幕,一边欣赏故事情节,一边还可以学英语,而且那英语是原汁原味的,好像就置身在一个英语的国度里。我还看完了《走遍美国》,和微软开发的“HOM”,那一个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世界令我万分着迷。闯过了英语阅读关,大千世界便在我面前徐徐展开。这时我已知道有选择地学习,学习那些有用的知识,而决不在那些已经过时的或者没有多大发展前景、没有多少生命力的知识上浪费时间。

  那时,我在中专学的是基于DOS的数据库FOXBASS。妈妈说那已经过时,她教我学PHOTOSHOP,开始我还挺感兴趣的,没学多久我就发现,那玩艺儿过不了多久就会当垃圾扔掉。我不能学一些眼下时髦,可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的知识。所以我马上就将它扔到了一边。由于我能在网络世界里阅读英文资料,所以我的计算机水平快速提高。我学网络管理、图型设计,学数据库,学编程。学编程时我发现绕不开线性代数和微积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我以前可没学过,那是大学课程。可是我喜欢编程,我决定自学微积分和线性代数。

  那时候,周末两天我几乎都呆在北大图书馆,带上矿泉水和面包,早上进去,晚上回来。我还真将这两门课啃下来了。于是,学习编程便一路坦途。到了中专二年级,我在网络上学的知识远远超过我的同学。进校第一个学期,我在班上的成绩排名21,到了第二个学期一下就扎进了前几名,第三个学期就在全校的英语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我越来越感觉到在学校是白白浪费时间,因为老师讲的那些东西我早就学过了,我想学的老师自己都不会。

  小墨妈妈说,到了二年级,我发现儿子已远远地跑在他的同学前面,有些方面甚至已跑到了老师前面。他与老师、同学经常无法交流。我想,如果继续下去,他还要用两年的时间去学习很多对他来说几乎无用的知识。一个人在60岁时浪费两年时光也许并不可惜,而在16岁时浪费两年,代价就太高了。

  恰恰这时传来消息,国家教育政策改变了,中专毕业生也可以报考大学。是让儿子继续追寻传统的大学梦还是退学,我在反复权衡中备受煎熬。为了一纸文凭,值不值得让孩子付出一生中最好的几年时光?最后我终于作出了艰难的抉择———让儿子退学,尽管这样一来,儿子的学历就只有初中了。儿子同意退学。我忐忑不安地对他说:“妈妈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也许是一条捷径,也许会让你一生受尽磨难。从现在起,你就要自己给自己当老师,安排自己的学习了。”儿子好像突然长大了,他那一脸沉重的神色让我相信他会因此成熟起来。

  1999年,17岁的小墨退学回家了。退学不久,小墨在一家报社找到了一份网络管理员的工作。小墨一边当着网络管理员,一边去中关村的一个计算机班听课,学的是UNIX,去听课的都是IT业精英,小墨的眼界更进一步地打开了。在那里,他知道微软公司在1998年研制了一种新的数据库语言MCDBA(微软数据库认证专家)和MCSD(微软解决方案认证专家),这两种数据库语言1999年即成为国际性考试,目前,全球范围内通过这两项考试者仅有数千人,且大多在英语国家。一天,小墨对妈妈说:“我要去考微软数据库认证专家和微软解决方案认证专家。”

  听儿子说他要去考MCDBA和MCSD,我大吃一惊。因为我知道这是微软认证考试中难度最高的两项考试,由于对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几乎没有人参加。即使在我国IT业,参加这两项考试并全部通过者也很少,而且敢去学这门课的年轻人大都是研究生。儿子敢作出这种决定,我觉得很了不起。但是我对他说,我只负责你三次的考试费用,如果三次还通不过,你就得自己想办法。我这么说是一种激将法,我知道,人如果到了破釜沉舟的绝境,常常会爆发出连自己都吃惊的能量。

  那段日子,小墨白天去上班,晚上回来自学,每天都学到深夜一两点。我从没见他这么刻苦过。半年后,他去报名参加考试。他考第一门课那天,我虽在单位上班,心里比他还紧张,嘱咐他考完后立即给我打电话,因为是上机考试,成绩当时就可以知道。中午时,儿子来电话了,声音低沉地说:“妈,我没过。”我故作轻松地说:“没过是正常的,过了就创造奇迹了,没关系,再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儿子又去参加考试。那天考完后,他来电话说:“妈,你说我过了吗?”我忐忑地说:“儿子,没过不要紧,再考。”“妈,我过了。”儿子在电话那边欢呼起来。2000年7月,当与他同龄的孩子进入高考时,儿子通过了MCDBA的全部考试。不久,他又通过了MCSD的考试。但是我知道,对于儿子来说,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他面前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这时,儿子已经离开了那家报社,在一家香港公司任数据库主管,并已独立设计完成了包括模糊查询等先进技术在内的影视资料数据库,而且也有了比较高的薪水。可是我觉得,在那家公司儿子缺少能与他竞争的对手,一个缺少竞争对手的环境容易使人自满使人懒怠。我劝儿子离开那家公司,重新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我对他说,你应该到鹰群里去,鹰有时飞得比鸡低,可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你到鹰群里可能飞得吃力,可能飞得低,但会比最会飞的鸡都飞得高。

  小墨从那家公司出来了,成了待业青年。他在网上发了一封英文求职信,很快,美国一家公司邀请他去美国面试。斟酌再三,他决定还是留在国内。后来小墨去了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外企。在这家外企工作的大都是博士生、硕士生,是强手林立的地方。不久,公司将一个投资几百万美元的“系统整合”开发项目交给了小墨,他带着一个研制小组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将这个项目开发成功。

  小墨说,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是16岁。那时候,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个适合我学习的环境,这就是互联网。我很幸运的是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得到了一种适合我的教育方法。其实我这个人并不聪明,只是比较机灵,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并且是先选择了再学,知道如何走捷径。

  小墨的妈妈说,不少人认为我儿子只是个特例,以为他智力超常。作为母亲,我非常了解我的儿子,他不是天才,从才智上说,他绝不出色,只能算是平平;从自制力来说,他低于一般孩子。他之所以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只是因为他找到了适合他的教育环境和方法,让他在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能自主地、随心所欲地学习。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教育现代化指日可待 中小学成重点
· 抓住关键环节 推进素质教育
· 赋予基础教育资源鲜活的生命力
· 教育要变控制生命为激扬生命
· 06年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召开
· 我国教育投资将加大社会融资力度
· 西宁将投资1.7亿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 教育论坛:转变观念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
· 我国居民去年文化消费一半花在教育上
· 上海加快步伐提升郊区教育底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