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消息: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上海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出现了新的特点,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外部条件,完善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内部机制。从占地5600亩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的基本建成,到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大部分完成;从率先推出在小学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课和在小学、初中、高中全面开设信息科技课,到教育信息化“校校通”的稳步推进;从“小班化教育”的推广,到二期课改部分学科新教材的试用,素质教育正在更宽的领域构筑起发展的新平台。
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围绕素质教育这条主线,加快建设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上海在新世纪的头一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而建成目前全国最大的校外活动营地就是重要标志之一。青浦淀山湖畔的“东方绿舟”———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如今已是远看如浪涛飞舟,外看似森林公园,内集聚各种活动的长知识、长才干的锻炼场所。
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净化是关系到育人的大事,也是创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重要方面。今年3月,徐汇、闸北、长宁和浦东新区被列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净化试点地区。本市工商等部门前不久对本市中小学周边环境进行了摸底调查,并作出了有关规定,从今年10月起,在校园规定的范围内将不会再出现“三厅一吧”(游戏房、舞厅、桌球厅、电脑网吧),为校园周边环境砌起了“防火墙”,从源头上净化了校园周边文化环境。
强化外语和信息科技教育
今年上海举行了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实现上海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定位,上海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在掌握外语和信息科技能力上高出一筹,体现教育的开放度和国际化。
上海改革英语教学将重在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高中毕业生英语要基本过关。从今年起逐步实施从小学一年级起全面开设英语课,扩大学生英语阅读量。同时,双语教学试验逐步推行;建立100所双语教学实验校。在强化英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试验的同时,探索其他语种的教学试验和第二外语的试验。
运用以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今年9月,全市小学开设信息科技必修课,至此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科技必修课”的目标。
学校标准化建设与课程教材改革上海根据城市发展的定位和提升人才素质的需求,提出了实施初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市、区县政府至今已投入近13亿元,撤并548所中小学,按新标准改建了300多所学校,并通过非基建方式实现。据不完全统计,今秋新学期开学上海有数百所中小学旧貌换新颜,一大批学生踏进了面貌为之一新的校园。
“小班化教育”作为发挥优质教育优势,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小学“小班化教育”市级试点校已扩大至20所,区级试点校已近80所,部分区域在面上推广的“小班化教育”小学有200余所,至此“小班化教育”试点已占全市小学数的25%。
令人注目的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推出了一批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教材。从今秋2001学年第一学期起,小学语文、初中地理和小学、初中体育与健身3门学科的起始年级新教材,出现在课改研究基地学校的课堂。至此,上海二期课改共推出了10门学科21个版本54个品种的新教材,约占目前中小学学科教材的一半。
优化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内部机制,使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对上海中小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上海已有300多所市级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约占学校总数的12%;区县级文明示范规范示范校平均约占本区县学校总数的80%。上海中小学志愿者服务队发展到21000余支,他们经常开展植树护绿、扶贫帮困、尊老敬老等活动,促进了良好道德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