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安徽春季高考报名人数下降 考生轻松应战
2002-01-31    

字体大小:

    合肥1月30日电(周剑虹王慧慧舒继华)

  日前,安徽省第三次春季高考的帷幕正式拉开。记者从安徽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了解到,今年春季高考报名人数比前两年有明显下降。来自考生、家长及学校的调查也显示,人们所期望的严冬中的“春招热”似乎并未形成。

  据了解,安徽省自2000年起在全国首批实施春招试点,连续三年的招生计划都位居全国之首,在去年计划招生7500人的基础上,今年又增至10400人。但与此同时,统计数字却显示,报名人数连续呈下降趋势:

  2000年全省共有3。5万多人参加春季高考报名,2001年为2。7万多人,今年更降至为2。5万余人。

  1月27日,尽管距29日的考试仅有不到2天的时间了,在对考生进行的采访中却难寻考前的紧张气氛,体味更多反而的是一种轻松的心态。“毕竟这不是唯一上大学的机会,还有秋招呢!”合肥市第六中学一女生对记者坦言。另一姓张的男生则说的更直接:“春招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选择面都很窄,凑合着上太可惜了。我们很多人都把它当作一次练兵考着玩,也可以积累积累经验值嘛!”学生的轻松心态似乎也影响到了家长。在省三建医院工作的占先生的女儿去年考上了一个专科,但未去报到。今年他把女儿送到肥东县一所中学复读,希望能减少干扰。为了让女儿安心迎考,报名的事都是他这位当父亲的代劳的。

  不过和很多考生的想法一样,占先生认为参加春招的院校太少,质量和秋招有差距,所以,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再差也算是一次模拟考试吧。”

  考生、家长如此看待春招,学校又是如何一种态度?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在过去两年中春招、秋招录取率都连续名列阜阳市榜首,据该校多年负责毕业班教学的刘老师介绍,在全校五个复读班中,2001年有400多人报名参加春招,今年则降至270人,报考者也以中等成绩以下学生居多。从最后落实结果看,多数考生希望和寄托点仍在秋招:该校在去年春招中本科录取213人,实际报到只有63人,其中的阜阳市文科状元在进入安徽大学历史系就读后不久又重新返校复习备战秋招,至于专科学校,报到者更是寥寥无几。“不否认春招对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但我们学校对春招一般是原则上鼓励报考却不鼓励‘走’,毕竟参加春招的好学校、好专业是少之又少。”刘老师如是说。

  不过,大部分的复读班对春招还是比较重视,不少复读班还停课让考生报名,针对春招的模拟考试也组织了不少次。不仅如此,一些复读了一年以上的考生则希望抓住春招的机会:“复读实在太折腾人了,春招的竞争肯定要弱一些,希望能把握这个机会。”

  安徽省高校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有鹏分析,造成今年春招吸引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来自考生方面,尤其是成绩较好、期望值较高的考生的反馈意见来看,首要原因是今年没有北京、上海等热门地区的热门高校共同参与安徽省的春招,现有的44所高校清一色是地方院校,使春招成了“家门口的把式”,吸引力大减。其次,参与春招的高校专业有限也是造成春招报名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此外,2002年高考将继续扩招,全国录取比例将继续升高的趋势使许多考生继续把希望寄托在秋季高考上。同时,备考时间不足,担心“盲目练兵”会影响信心也是造成一部分报名者“流失”的原因之一。刘有鹏认为,虽然春季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降低,但全省春季招生总体发展态势仍较为平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春季高考时间不提前 语数英自主命题
· 男生成"弱势群体" 高考成绩"阴盛阳衰"?
· 明年高考报名无须带身份证
· 上海2003春季高考下月举行
· 青海出台措施封堵“高考移民”
· 广东:高中生修满学分可提前高考
· 国家考试专家展望明年高考八大热点
· 明年夏季高考北京继续单独命题
· 春夏高考都提前 外地就读考生可用北京试卷
· 安徽启动第四次春季高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