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2002年高考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2-05-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 曹阳

字体大小:

  200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写作”部分与去年相比,有些要求是重申,有些是新增。反复重申的内容必是十分重要的,要不断加强认识;有所变动的内容,尤其要引起考生的重视。不论重申的部分还是新增加的内容,下面的几个问题是今年的考生要特别注意的。

  一、善于选“点”

  很多人认为,2002年高考作文有可能采用话题式作文。话题作文的一大特点就是写作范围广泛。由于开放性很强,写作空间大,所以可选择的“写作点”势必很多,如果可选的“写作点”不多,就失去了选择话题作文作为高考试题的意义。既然可选的“写作点”很多,那么是否善于选点,就成了决定文章优劣的一大因素。如果缺乏选点意识,把话题当作铁板一块,就很难达到《考试说明》作文“发展等级”中,“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等要求。

  善于选点,首先要求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作文话题所供材料,从而把话题“化大为小”。如果把材料当作铁板一块,考生作文很难避免“千人一面”,很难出现精彩纷呈的局面。其次要注意避免“选点过多”,“贪多致滥”。还要注意避免“选点偏狭”、“选点肤浅”等问题。

  二、善于分析

  2002年高考作文的开放性也体现在文体的开放上,不但所给话题适合写各种文体的作文,而且在文体要求上没有任何限制,所以各种文体的作文都要练。在此基础上,要重点抓好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作文训练。

  以议论为主的作文,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训练:第一,有见解。文章的观点要能表现作者较高的认识水平,要求立意正确、深刻、新颖。第二,有分析。2002年高考作文会具有较强的思辨性,重点考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既不是以摆问题代替分析,也不是用下结论代替分析,而是以具体分析问题作为文章的主体内容。什么是分析问题?就是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个别与一般的联系,偶然与必然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原因和结果的联系,现在和过去的联系,现在和将来的联系等等。分析问题,有时需要一点形象性,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第三,有目标。2002年高考作文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所以,分析问题切忌“以空对空”,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写作目标。

  三、善用材料

  这里说的材料不是指试题所供材料,而是指作者写作的选材。200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部分的一个亮点就是明确指出“材料丰富”这一要求。

  材料丰富,可以表现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表现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所以,材料是否丰富,是检验文章优劣的重要依据。“调动”,是达到“材料丰富”的重要途径,应作为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所见所闻,在写作时要能调动出来为表现主旨服务,这是以作文考查考生实际表达能力同时避免宿构套写的一个重要手段。

  善用材料,不但要注意避免材料贫乏,还要注意避免材料与主旨不一致、材料陈旧和堆积材料等问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广东今年高考报名须凭身份证
· 教育部将全力保障高考分省命题推行
· 盘点2002高招亮点
· 周济强调确保考试安全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 教育部2005年高考咨询周6月10日开幕
· 教育部2005年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圆满闭幕
· 武汉大学:"小作家"参加高考有望获加分
· 高考报名:北京户籍政策暂不变
· 高考改革论坛在津召开 高考也需减负
· 高校明年还招春季考生 下周起网上报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