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教育部负责人答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问题
2002-06-24    焦新

字体大小:

  各地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逐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为此,本报记者近日就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理解这些要求?

  答:90年代以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大力实施义务教育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调整中小学布局,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这些要求为中小学布局调整确立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首先,中小学布局调整要保证方便学生就学。无论是扩大学校规模,还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其基本前提是学生就学方便;以牺牲学生就学、降低普及程度为代价调整中小学布局、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不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无论是制定调整规划和方案,还是在具体实施工作中,都必须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切忌一哄而起,搞“一刀切”。

  问:当前各地在调整中小学布局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当前各地在进行中小学布局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地一定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以保证方便学生就学为前提,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已经制定规划和方案的地方,要按照以上原则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对规划与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二是要认真慎重地做好村小和教学点布局调整工作。村小和教学点的布局调整是整个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和学生家长十分关注。各地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各种因素,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再作决策。三是要切实加强调整后的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小学布局调整后举办的寄宿制学校,一般以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主。各地一定要注意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等设施的安全、卫生,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及时消除各种隐患;要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做好后勤服务,尽可能使学生住得起、住得满意。四是要妥善解决好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或幼儿园的保留问题。各地在调整合并小学时,应保留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或幼儿园,确保儿童能就近接受幼儿教育,并要按照当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要求,加强建设,完善提高。要加强布局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管理,调整后的校舍可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保证其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五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各地要形式多样地向社会、教师和学生家长宣传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楚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有关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关心、支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问:最近,一些来信、来电和来访反映,少数地方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困难,有的甚至辍学,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答:这些问题目前在少数地方,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小学确实存在。有的地方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盲目调减村小,取消教学点和复式班,有的甚至将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或幼儿园也调整掉,导致部分年龄小、离校远的学生上学不便和困难,有的辍学流失,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此意见较大。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对布局调整认识模糊,理解片面,只重视办学规模,而忽视社会效果。在具体工作中,有的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切实际地提出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有的则缺乏整体规划,随意性较大,等等。应该说,这种状况违背了基础教育发展规律。这些问题虽然只出现在少数地方,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及时予以调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学会容忍
· 基础教育最需要什么
· 家长的“好孩子”和“现代人”距离有点远
· 中学生的电话粥在煲什么
· 湖南力保灾后按时开学
· 教育部官员透露明年高考题会变难
· 王湛强调要把课改实验作为明年基础教育工作重点
· 播撒希望 收获硕果
· 2002年我国基础教育新机遇中迎来新发展
· 教育对口支援北京捐赠中心成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