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努力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以“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发放形式,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配套改革,不仅取消了农村教育涉农性集资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优化了教师队伍,基本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
赤壁市制定报告制度、公示制度、检查督办制度、举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五项措施,严格制定中小学收费标准,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从2000年起坚决取消并停止了在中小学生中收取教育费附加和教育基金。2000年秋季,我市还责令学校向学生退还违规收取的教育基金496.6万元,清退个别中学超范围收取的搭伙费。
取消了教育涉农性收费,教育经费的缺口谁来补,教育的正常经费需求怎么保障?我市的做法是切实承担起政府办教育的责任,确保教育经费正常需要,着重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入手,将教育体制上收市管。通过压缩其它建设项目和行政性经费支出,认真测算市级财力,千方百计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师工资,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的落实。
从前年起,赤壁市推行了教师工资“编委核编、人事核标、财政核资、银行代发”制度,建起了教师个人银行工资专户,实行一人一卡,逐月发放,公办教师四项基本工资和离退休教师五项基本工资全部到位。全市教育经费的投入实现了财政预算从1999年的2500万到2001年的4052.8万元,到2002年4625.3万元的历史性跨越,占当年本级可用财力的41.4%。此外,全市教师优先参加医疗保险统筹,教师个人只负担2%,单位负担6%,其余全部由市财政负担,仅此一项,财政每年安排210万元。同时,对教师养老保险也进行了优先考虑。
为解决学校公用经费不足的问题,赤壁市明确规定中小学杂费必须作为公用经费,不允许截留和调控。
赤壁市确保危房改造资金,财政建立了危改资金专户,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目前已维修23所学校,维修面积为15300平方米,投资55万元;新建4个项目,面积3300平方米,总投资98万元。
赤壁市从去年12月份开始,组织市直单位、各镇(办)党政领导和村级“三个代表”宣教工作组成员共1000余人,紧紧围绕化解“普九”债务这一中心,历时3个多月,深入镇、村、学校,认真细致抓清理,实事求是抓认定,依规依法办移交,拓宽渠道抓偿还,全市5000余名债主依法依规与学校脱离了债权债务关系。同时,各乡镇专门在镇财政所建立“普九”债务专账,银行设立化债专户。
推进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内容的配套改革,精简教育管理机构和人员,去年教委机关分流了干部60人,分流面达46.8%。撤销教育组,配备教育专干。2001年暑期,我市一次性将原有19个镇(办)教育组全部撤销,配备教育专干,与镇(办)政府合署办公。人员从1999年的128人,减到现在的17人,每年可节约经费100多万元。
推行校长选任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对全市206名中小学校长实行“海选”,对全市中小学校副职和中层干部实行了核减。全市中小学校共核减学校副职和中层干部324人,核减近1/3,大大压缩了非教学人员。教职工全部实行聘任上岗,实行末位分流待岗。
本着“小村靠大村,平房靠楼房,无路靠有路,边远靠中心”的思路确定校点。2001年,赤壁市撤并了生源不足100人的学校40所,学校由246所减少到现在的206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