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
2002-10-25    记者桂杰

字体大小:

  10月23日,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有关领导以及全国部分中小学校长共400多人来到北京二中,“北京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

  走进校园,第一感觉就是校园环境很独特:花木丛中安置了坐椅,同学在这里看书交谈;办公楼下有一个可供休息的小客厅,黑色坐椅舒适现代;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谈话室,里面装饰着同学们的手工制品,那可拼装的多边形桌子,暖暖的桔黄色椅子,让人感觉很温暖。

  对于这些别具匠心的布置,校长钮小桦说:

  校园应该以人为本,充满温馨,让所有人有个家的感觉。不要小看校园和客厅里的坐椅,它其实代表了一种关怀,这种小憩一会儿的舒适能够消除老师和同学心理上的紧张感和疲劳感。

  另外,好的心情是谈话的基础。以往老师单独接待家长都在办公室,办公室毕竟是办公环境,给人以距离感。有了谈话室,就有了易于沟通的环境。

  谈话间,一阵悠扬的音乐响起。下课了。在二中,刺耳的下课铃已经被音乐取代。

  钮校长认为,校园环境的建设体现了他们的治校思路,即建设人文校园和建设数字校园。

  建设人文校园,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这,其实是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对于学校的期盼。要让学校充满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要使校园成为学生生活和发展的乐园,而不是受苦受累甚至惧怕的地方。

  他们首先从提高教师的教学品位入手,提出了一般老师、教学能手、学者型教师和教学艺术家这样四个层次的教学品位。教学艺术家的定义是,他应该对所教学科知识有独到见解,知识面广,教学方法娴熟,手段多样,可以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充实而灵活的知识,而且是一种艺术享受。

  关于数字校园建设,二中从1997年就开始在全体师生中展开各种层次的数字培训。1999年,一期校园网建设完成,并建立了二中网站和二中学生网站,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工作。2002年8月,学校完成了千兆升级改造工作。

  在数字校园环境中,老师逐步适应了新的工作方法。学校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了整和,试图实现整个教学系统的最优化。老师和学生开始了崭新的网络生活。网上备课、电子邮件收发批改作业、师生网上交流论辩。可以说,备课、上课、作业提交、课后辅导这四个教学环节,信息技术都已渗透其中。

  二中还在校园网上专门设立了教师业务档案区,形成了教师业务交流的平台。老师们将业务成果和所研究的科研课题上传至此,公开、透明,利于相互交流,利于促进教师成长。

  数字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个性的学习机会。学校在网上开设了近10门选修课,同学们可以到网络机房点播浏览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进度和时间完全由自己掌握。

  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据介绍,二中学生网站的工作人员都是由学生自己出任的,内容也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制做的,它已经成了学生另一个生活的天地。

  对此,钮校长的看法是,这是数字化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使用信息,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不再受几何空间的支配,不受时间的约束,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院副院长黄荣环认为,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的运用一直处于低层次的地位,总是把它定位于辅助教学手段。而通过二中我们可以看到,应该把它提升到基础的地位,也就是说,应该根据新技术的环境来设计我们的教育。这种地位的改变显露出的是先进的和前进的理念。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上海教育电视台开播名师高考热线
· 石家庄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 病房中的母女课堂
· 开学了,南京街头还见徘徊少年……
· 海淀性教育课开讲 课堂播放生孩子
· 贵州省启动第二期国家义教工程
· 冰城14岁学生知晓3种避孕方法
· 博士生走进中学指导研究型课程
· 巴州规范教育用品管理
· 南宁:性教育课讲座受欢迎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