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不要孤立地看批评与赏识
2002-12-27    石磊

字体大小:

  最近两年,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大力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批评越来越不被认可,惟恐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育。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有违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如果学生通过教育最终成为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知识渊博、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那么教育本身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学生们难免犯些错误,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自控力不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犯了错误,作为老师如果又不批评,听之任之,结果会怎样呢?激励教育就一定要摒弃批评吗?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吗?

  我想讲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一次我给学生们上化学实验课,实验前我特别强调用完的苯液要倒进指定的回收瓶中。实验结束时,有一个同学还是把苯液倒进了实验室的水池里,刺鼻的气味立刻弥漫了整个房间。苯的毒性比较大,我做了紧急处理之后,当众批评了这位同学。过了大约一个月,这位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真的很后悔当时没认真听讲,犯下了这个错误,您批评得对。老师,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实验前都认真预习,将每个注意事项都烂熟于心,对每一种试剂的用法都心中有数,争取再不犯这种错误了。”我看后深感欣慰。后来这位同学不仅实验做得非常好,专业课成绩也遥遥领先。

  现在回过头来想,如果我当时不批评他,而是课后将他叫到办公室,循循善诱地开导,使其认识到犯的错误的严重性,结果会怎样呢?当然对他来说,可能也会产生上述效果;但是对当时其他做实验的学生来说,引起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老师虽然强调了,但是犯下错误也没事,反正老师不会批评。

  我认为当今教育界之所以对批评说“不”,在于不少人将对学生的批评与体罚混为一谈了。体罚,是必须禁止的;批评,却必不可少。

  当然批评必须得法。批评不能长篇大套,一定要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有的放矢,对事不对人;二是严禁使用讽刺挖苦、带有威胁性的语句。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方式,用语可以严厉,但不能伤人。人都有自尊,伤及自尊的批评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三是进行批评宜“速战速决”,最好不过夜。

  古人尚能“闻过则喜”,我们的学生难道就不能接受老师善意的批评?适当的批评不仅于身心健康无害,而且有利于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发展。

  其实,激励也好,赏识也好,批评也罢,最终都是为了学生们健康地成长,它们不是矛盾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激励中可能包含着善意的批评,批评中有时蕴藏着赏识,赏识中又大多渗透着激励。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我们不要将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是摒弃哪一方面。真正的教育应是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体验、欣赏到真、善、美,并主动完善自己最主要、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并把对真、善、美的追求作为生活的终极目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采访调查农村“隔代教育”的现实之忧
· 陈至立:我们将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
· 落实责任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 改善教育条件 成都投10亿建农村中小学
· 2005微软亚太区教育高峰会将在杭州召开
· 亚洲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希望
· 河北省博野县整合资源打造优质教育
· 编织心理健康教育的“花环”
· 华中师大整合师范教育资源
· 网校强化应试教育 将提供个性化服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