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实施新课程后中考将如何进行
2003-02-24    记者 李建平

字体大小:

  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中考改革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4年,第一批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学生就要进行中考了,他们的中考怎么办?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已迫在眉睫。山东潍坊市作为改革的先行者,在未知中探索,在艰难中奋进,积极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推出了一套新的中考招生办法。其中不乏新的思考,新的探索,新的追求,许多“第一次”都出自这里。尽管这套方案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据了解,潍坊市2002年入学实施新课程的初中生,将成为这套新方案的首批实践者。

  考试——对毕业生进行全面鉴定 允许学生重考 成绩按等级公布

  新课程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变革,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潍坊市对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考试内容除必考科目外,还增加了英语口语交际考试;理、化、生实验考试;音、体、美特长考试。

  据潍坊市教研室主任曹红旗介绍,早在1997年,潍坊市就在中考命题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大变化:

  一是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以考查能力和素质为主,在继续加强“双基”考查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取消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题目,一般不单独考查基础知识,而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不追求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考查,重点考查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影响较大的知识与能力。语文考试分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阅读理解内容大多取材于教材之外,写作一般不搞命题作文。政治一般不考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历史以考主观思辨题为主,同时重视对重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考查。所有文科命题增加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题目。

  三是继续加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的考试。外语在完善听力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口语交际考试,将考试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依据之一。

  四是所有学科考试增加选作题,一种是必选题,即要求考生在给出的若干个题目中必须选出规定数量的题目解答;一种是可选题,即在卷面最后附加10分选作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选作题成绩记入总分。

  随着课改的深入,仅在考试命题方面进行改革,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为此,潍坊市积极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为学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提供条件。

  用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的话来解释,就是化整为零,增加机会,尊重选择,分散压力。将以往初三毕业考试的内容分散在三年当中,初一可以参加历史、地理、生物考试;初二可以参加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考试;初三可以参加全部学科考试。这样,把压力分散到不同的年级,每年1月与6月组织两次考试,所有学科都开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决定考试科目和时间。同样地,初中学校可以根据课程资源,对课程开设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安排。比如,某一学科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讲授,允许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提前结束某些学科。

  李希贵局长说,多年来,由于“一卷定终身”,使得考试决定了太多的东西,一次没考好,人似乎就没了价值,没了尊严,没了希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减缓第一次考试的压力,新中考改革方案实行重考制度,学生如果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一个学科允许考两次,毕业时以最好成绩作为录取依据。

  各科考试分别按100分表达,但按等级制公布,分别定为A、B、C、D、E、F六级,60分以上每10分一个等级。采用两个标准划分等级,达到90分以上的都确定为A级,但是如果由于题目较难,进入90分以上的考生太少,则可考虑全部考生的15%以上,也确定为A级,以保证每一个等级的均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而使学生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样是考试,现在的考试与传统的中考究竟有什么不同?潍坊市教研室副主任潘永庆的一番话回答了记者的疑问。他说,主要是考试内容和功能发生了变化,过去侧重于选拔,现在侧重于认定,学生拿着这个认定,可以去选择学校。过去主要考知识,现在全面衡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过去是学校规定统一考试,现在是学生自己申请考试,主动权在学生手中。过去单科成绩相加,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学习的倾向性,而如今把各科成绩分为等级,学生各科学习的情况一目了然,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倾向。

  报名——提供成长记录和综合评价报告 出示社会义务劳动证明

  具备初中学生毕业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到高中学校报名申请入学。潍坊市规定,申请入学需持以下证件:学业成绩报告书;学生成长记录和初中学生综合评价报告书(原毕业学校提供);学生本人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工作日证明(由学校证明加附近社区证明);各类竞赛获奖证书(证明)和其他享受奖励政策有关证件(由市教育局有关科室提供);能说明或表达学生本人特长和才能的作品或其他成果;因故在毕业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但确有突出特长的学生,可聘请两名资深教师分别给自己写出推荐信。总之,学生有什么特长都可以展示出来。这项改革举措,体现了在多元评价方面,与新课程进一步接轨。

  仅从报名这一环节,潍坊市改革的决心与力度便可窥见一斑。这一系列的附加条件,令人欣喜、令人信服地看到,“指挥棒”变了,开始导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考改革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沿用了几十年的依据单科成绩相加录取学生的做法,终于宣告结束。

  录取——权力下放到高中 学校自定录取方案 全面衡量,等级录取

  不仅考试有了重大改革,招生方案也新意迭出,不少业内人士称赞:“变化真不小。”

  为了减缓“一考定终身”的压力,潍坊市采用多元评价、多元录取的办法,使学校与学生能够进行真正的“双向选择”。

  潍坊市提出,把初中学生毕业的权力下放给初中,把高中录取的权力下放给高中,为高中学校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由各校制定本校录取方案。高中要提前两年公布学校招生的指导思想和初定标准,用以指导学生的自我学习。

  学校录取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和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以学业成绩为主,综合英语口语交际考查、理化生实验考查、学科竞赛获奖名次、学生个人特长考查等项成绩,统筹兼顾,择优录取。按各项考试、考查的等级录取,不公布学生考试分数。

  李希贵局长解释,具体的办法是:成立高中招生录取专家认定委员会,由教代会从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中选举产生,其中学校领导不超过总数的1/3,社会各界人士不低于1/3。认定委员会负责对学校录取标准和办法进行认定,对报名学生的证书、证件、作品、成果等进行审核认定,对申请破格录取学生的有关材料(包括推荐信)真实性的认定和是否录取的评审,对提出申诉的学生情况进行复议,对在招生录取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进行调查。

  录取的主要依据除考生学业考试及理化生实验的成绩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政治思想进步,道德品质良好;综合实践活动及学校课程学习必须满30学分;音、体、美考查成绩达合格以上;参加社会义务劳动三年累计满10个工作日。否则,初中不允许毕业,高中不能录取。学生成长记录和学生综合评价报告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说明和表达学生特长和才能的作品和其他成果,可以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也可以直接作为录取的依据。对表现突出和特长明显的学生,学校可根据两名教师的推荐信和调查核实的情况,参考学业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综合评价报告书等破格录取。

  为了体现多元录取,潍坊市规定,各高中校根据参考依据录取的学生必须占一定比例,也就是说,高中除了按照学业成绩录取之外,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是通过参考依据录取的。

  对各类竞赛获奖和有关奖励政策的体现由学校制定相应政策,对特长加试成绩的使用,由学校从有利于培养个性化学生和创建个性化学校的原则出发自行确定,特长生的录取标准由学校自行确定。

  李希贵局长举例,比如,潍坊一中对文科见长的学生,要求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六科中有四科达A级,两科达B级,理化生实验加试在D级以上(含D级);对理科见长的学生,要求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中有四科达A级,两科达B级,理化生实验加试在C级以上(含C级);对音、体、美专业生,要求相应专业成绩在B级以上(含B级),音乐、美术专业生的文化课成绩语文、外语、政治、历史、地理有四科达C级,一科达D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实验加试在D级以上(含D级);体育专业生的文化课要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中有四科达C级,两科达D级,其他科目及实验加试在D级以上(含D级)。

  对表现突出和特长特别明显,并申请破格录取的少数学生,学校将根据两名以上的教师推荐信,参照学业成绩及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报告书,符合条件者破格录取,文化课成绩原则上应在B级以上。对要求特长加试的学生,学校将单独组织进行特长加试,根据考试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取得等级证书的学生可将其特长等级作为文化等级之一。对各类竞赛获奖和能体现学生能力的作品以及其他成果,学校将采取奖励政策。

  这一改革举措充分表明,录取什么样的学生,高中真正有了自主权。

  推荐——对推荐教师进行资格认定 学习能力个性特长重点推介 对推荐信进行公示

  什么样的教师具有推荐资格?推荐教师如何产生?

  潍坊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具体标准和认定办法。推荐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在市区教育局领导下由初中学校具体负责。先由教师本人申请,然后经过评审认定,最后报教育局批准、备案、发资格证书。

  潍坊市要求,推荐教师写推荐信时,必须仔细查阅被推荐学生的成长记录和各类材料,包括能说明学生能力、个性、特长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文学艺术作品、科技发明的论文和成果等。然后,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专访等方式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表现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同学生本人谈话,了解其志趣、理想、信心、性格、能力等。推荐信要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个性特长全面评价,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学习能力(特别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及个性特长作重点推介。推荐信经公示后作为破格录取的依据,学生被初步录取后,将再次进行公示。

  教师推荐信作为录取参考之一,必然带来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即教师的诚信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潍坊市决定,建立教育诚信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成立高中招生录取专家认定委员会,负责对推荐信的认定及对推荐过程的监控。如果发现教师在推荐过程中有失实行为,将取消两年的推荐资格,如果有严重失实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将终身取消推荐人的推荐资格。

  措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实行优秀学生自修制度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

  中考改革是一件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初中教育质量的大事,实施这套方案,如何保证公开、公平、公正?这是悬在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打造诚信社会,从教育做起。”李希贵局长一字一顿地说,为配合中考改革,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潍坊市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是规范程序;二是严肃制度;三是推向社会。要求各个环节必须做到严密、公正、公平,坚决杜绝任何差错,对推荐和录取工作中出现的违纪现象将严肃处理。特别是整个录取过程必须有社会参与,从研究方案到具体实施,都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这作为一条硬性规定。录取结果向社会和原毕业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对提出申诉的学生情况进行复议,复议结果向社会公布。招生期间许多学校将设立举报电话,初中学校设立公示榜,建立学生申诉制度,允许学生申诉等等。这样,使中考改革成为阳光下的行动,让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在阳光下作业。

  李希贵局长还强调,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我市成立了中小学学业成绩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全市中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考试,对考试成绩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将定期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成绩报告书。

  牵住了牛鼻子,走活了一盘棋。中考改革拉动了潍坊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改革,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允许学生走班上课。实行优秀学生自修制度,允许优秀生提前参加学科结业考试。实行每学年三个学期,即每年在暑假后增加一个为时三周的小学期(前后两个学期各拿出一周,暑假安排一周),专门用于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推行“朝阳读书计划”,启动个性化学校评估……一项项改革举措,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正如潍坊人所说:“中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然,改革远不止这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上海:高中录取率98.45%
· “期中考试”吓怕小学生
· 择校是“救命稻草”吗?
· 江苏热点高中名额分配学生家长反响强烈
· 天津中考 政治开卷
· 江苏中考政策作重大调整
· 全国首例中考泄密案终审定案维持原判
· 北京:今年中考取消录取分数线
· 北京:15.7万小学生免考升中学
· 北京小学升初中改革方案出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