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叫停“教室外的教室、课堂外的课堂”
2003-04-01    记者 孙军

字体大小:

   近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初中三年级学生,向记者诉说了学校的“不公”。新学期初,他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一次测验,筛选出前120名学生组成了两个提高班,利用双休日周六、周日为这些学生进行6门主科的补习,美其名曰:“提高班”。学校说,“教室外的教室”学生愿意、家长拥护,中考还可以为学校争光。

  为此,记者调查了部分初中学校,发现此类事情并非个别现象,只是形式略有不同。如有的初中只是在少数学科进行分类补习;有的将快慢班美其名曰“A、B班”;有的则将早晚自习、课外活动时间全部纳入上课课表。面对这些,学校都有充足的理由:其一,学校没有向学生收费,所有的额外补习全部都是老师在尽义务;其二,学校没有对所有学生进行加课,只是对部分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进行辅导复习;其三,学校尽可能回避在节假日进行加课,而是把全员补习挤在周一至周五,就是个别时候利用节假日,也是分层次对学生辅导。

  那么,这个“擦边球”真的合乎规则吗?“教室外的教室”果真受欢迎?

  节假日加课、分快慢班和办种种形式的补习班都是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所不允许的,学校不要迎合家长的兴趣而放弃教育规律,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至于两者的界限也有明确的界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为,三五十名学生在节假日聚集在一起上课就应该定性为违规加课。

  从这一点来看,部分初中学校的行为是违规的。

  一位初中校长向记者透露,这种违规现象,尤其是加课,在初中学校很普遍。他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时下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太高,“升学率”仍是人们衡量学校优劣的准绳,况且其他学校也都有“教室外的教室”在加课,迫于升学压力和家长、学生的要求,学校就要想方设法在法定课堂教学外寻找时间为学生加班加点。

  对于学校开办快慢班、提高班,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均有不同。一名初三男生说:“星期六背着书包的滋味真不好受,我觉得自己平时能跟上,功课也都不差,为什么非要我们在休息时间再学习呢?”记者采访了这位孩子的父亲,他的看法是:“现在中考竞争多激烈啊,进个好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的门,要想学习好就得加班加点啊。”进了快班的自然欢喜,没进去的自然一肚子意见。至于学校集体加课,初三学生和家长虽然有些无奈,但多数都表示认同。还有一些家长、学生甚至对于没有加课的学校颇有微词,“这个学校不好,抓得一点都不紧”。“擦边球”成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一直以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坚决反对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加课、分快慢班,最重要的根据就是这种行为违背教育规律,对学生身心成长没什么好处,重要的是这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总是在起点领先,终点落后?”许多教育界人士都将其原因归于创新能力的缺乏。记者一朋友王先生的儿子今年初中毕业,儿子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但最近老是缠着要求给自己找个家教。细问之下,孩子告诉:“老师最近说了,班里多数同学都请了家教,包括学习成绩在前几名的同学。如果不请家教的话,自己可能被别的同学落下。”朋友对此很困惑:“学校教学质量很好,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差,为什么非得请家教呢?”记者了解到,部分初中学校怕社会怀疑自己加班加点,违背教育规律,虽然没有办“提高班”、“快慢班”,却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纷纷动员学生请家教,变相“加班加点”,这样,所谓家教实际成了“教室外的教室、课堂外的课堂”,目的还是盲目追求“升学率”。

  众所周知,我们提倡中小学生有创新精神。可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靠知识的死记硬背可以形成的。并且人的成功包含方方面面,知识的积淀固然重要,但能力也不可缺少。眼前的升学成功值得努力,可是一生的成功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二者的取舍是显而易见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千万不要为追求“升学”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室外的教室、课堂外的课堂”还是不办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二中:学生手握按钮评价课堂教学
· 京城搭建“德育大课堂”
· “高考移民”未必合理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