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中学教材鲁迅作品被调整引热议 我们从中学啥?
2009-08-26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孔乙己》、《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很多人对收录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耳熟能详。

  这段时间,关于中学教材调整鲁迅作品篇目的话题正被教育界、文化界热议。

  相关链接:“去鲁迅化”是间歇性爆发的癔症
  相关链接:
人教社语文教材不会剔除鲁迅 仅对篇目调整

  鲁迅作品减成啥样了

  这一切始于前段时间湖北一家媒体的报道:今年秋天,湖北省将正式采用高中新课程,当地高一学生将不会在课本中读到鲁迅的《药》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时间,“鲁迅作品被剔出中学课本”成为各界议论的焦点。

  日前,记者专门找来几个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进行比照,发现初中课本中鲁迅的文章基本没变,高中课本中的作品略有减少,还有一些出版社则增选了新篇目。

  据记者了解,在初中教材中,各版本都收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故乡》等鲁迅的经典文章,一般有六七篇。在高中教材中,鲁迅的作品确有减少。人教版的高中课本选录的鲁迅文章从过去的5篇减少到3篇,保留了《纪念刘和珍君》、《祝福》和《拿来主义》。

  对此,该教材编写方人民教育出版社作出回应:早在2004年,人教社便按照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本篇目进行了调整。此次湖北媒体所谓的“新版教材”,其实并不新,部分实验省市已用过多年。

  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顾之川告诉本报记者:“新课改以来,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和课程方案发生了变化,选文也不可能不做调整。从鲁迅作品的选文来说,有增有减,即新选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同时也删去一些过去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课文。人教社必修教材课文数量由之前的160余篇减到现在的80篇左右,鲁迅作品选篇数量也相应有所减少。”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的编审,他认为,鲁迅作品减少的大背景是实施课改,整个课程结构改变了,变为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大板块,必修课只占1.25学年,余下1.75学年用作选修与复习。由于总课量少了,课文总篇数也相应要减少。同时他表示,无论哪个语文教材版本,至今鲁迅仍然是教材选收篇目最多的作家。

  我们从鲁迅作品中学什么

  有人认为,鲁迅作品半文半白,许多作品在内容上时代性过强,与现代中学生有隔膜,所以不适合中学生阅读。针对这样的观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资深出版人李人凡一笑了之:“如果这样说,《诗经》、《论语》、唐诗宋词早该清除出语文课本了。”

  顾之川也表示,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像初中课文选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等,这次新选入的鲁迅作品《风筝》、《阿长与〈山海经〉》等,都写得生动活泼,学生容易接受,适合教学。这已为教学实践所证明。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复杂性、早期白话文与当下汉语的差异性,以及思想内容的深刻性等原因,并不是所有鲁迅作品都适合给今天的中学生阅读,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说,现在每一套教材都在挖空心思变换篇目,认为新的篇目可以挽救语文,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他说:“篇目并不那么重要,关键在于语文老师怎么讲。”现在,之所以出现大家对鲁迅作品不理解、不愿亲近,是因为中学语文教育出了问题。孔庆东引用一位专家的观点指出,“鲁迅是语文的灵丹妙药”,特别是作文的灵丹妙药。孔庆东说,鲁迅的文章从来都不会跑题,随便翻开鲁迅的杂文集,每篇文章都非常切题,古今中外正反左右,没有他做不了的题目。学生读鲁迅多了,思路自然就打开了。学生想写好作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读鲁迅。

  温儒敏认为,鲁迅是近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了解最深的思想者,也是最具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的伟大作家。让中学生接触了解一点鲁迅,是非常必要的,教材编写必须重视鲁迅。他说:“重视不等于选文越多越好,重视也还要考虑语文教学的规律,所以选文要充分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适合不同学段的认知水平”。他说,过去选文过于侧重思想价值,不太考虑时代“隔膜”这一事实,又相对忽略其他要求,包括“语文要素”与可读性等要求,加上教学受制于考试,结果导致鲁迅作品难教难学。鲁迅作品到底选多少、选哪些、以什么教学形式呈现、放在哪个学段,都是要认真研究的。教材选用多少鲁迅作品,前提是对当代中学生的“鲁迅接受”状况与趋势进行认真调查和研究。

  对待教材变化应“宽容”一些

  在当前人教版的语文教材里,梁实秋、胡适等人的作品名列其中。“嗅觉敏感”的人很快由此作出了鲁迅被“顶替”的判断。

  “希望大家能够‘宽容’一些对待变化”,温儒敏认为这次争议暴露了二元对立的浅表性思维。“多年来,围绕中学语文有过很多争论,恐怕都和这种思维习惯有关系。为什么看到教材选收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就马上断言这是‘顶替’鲁迅呢?教材中不是同时还新加了其他很多作家的作品吗?这可能是本能地把过去评判鲁迅与梁实秋争论的结论,移用到对这次篇目调整的议论中来了。其实现代文学界关于鲁、梁当年的‘公案’已有许多研究,不宜再简单套用过去的结论。何况作为演讲名篇,梁实秋的作品入选是合适的。”

  清华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徐海鹰也认为,不同时期教材对文学作品的调整是正常的,比如现今也有版本将韩寒的作品编进了教材。

  李人凡曾任广西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对不同时期教材选编鲁迅作品情况比较清楚。他认为,教材中调整鲁迅的文章是语文学科回归其本身的一种现象。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应用,而不该承担更多文化批判的是是非非。任何文学作品的增减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只是一直以来,鲁迅在语文中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其本意,大家对其作品的赏析也掺进了太多其他的因素,关注度过高,才导致了时下所谓的“教材不再偏爱鲁迅”的说法。(记者 刘茜 姚晓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去鲁迅化”是间歇性爆发的癔症
· 中小学教材不得出现额外教辅资料二维码
· 北京今年全面启动课程改革 诵读书法传统艺术将入中小学教材
· 中小学教材完成"十四年抗战"修改 大学教材修订中
· 教育部发函:中小学教材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 语文版中小学教材替换40%课文 北京不使用该教材
· 我国通用中小学教材选用诗篇首次系统集中展出
· 专家:中小学教材应保持严肃性卖萌需“有度”
· 中小学教材退出国家统一定价 定价权下放各省
· 研究显示中国中小学教材难度处于国际中等水平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