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教育部:不支持文理分科 高中将发展特色化
2010-03-02    新华网-京华时报

字体大小:

  继前天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后,昨天,教育部相关官员和专家对纲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对于文理分科,教育部历来不支持,但教育分班情况客观存在。高中将发展特色化,避免千校一面。

  精彩推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报道

  相关材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

  发布会实录:国务院新闻办关于《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工作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会实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发布会之高等教育文字实录  
  发布会实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发布会之基础教育文字实录

  ■关于高中教育

  ★关键词·户籍问题

  入学机会不平等缘于资源不平衡

  郑富芝表示,由于现在的高考户籍制度问题,即使在当地学习,还是要回到户籍所在地进行高考。但是不论是报名制度还是户籍制度,都只是表面问题,其实质是由于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造成的高考入学机会不平等。

  如果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放开政策,其他升学率较低的地方的学生就会都跑到北京、上海来考大学,这样就挤占了本地生源的上学名额。所以势必会遇到来自升学率高地区的一些阻力。“要事先把所有问题考虑清楚,不能贸然去做。”

  郑富芝认为,治本之策是要缩小地区间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差异,缩小各地入学差异,“如果在哪个地区考机会都是一样的,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这种不均衡是多年来形成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去解决。

  此外,纲要提出“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其实是为了将来破解该难题做前期准备。“这个问题我们力争破解,但是相当复杂,需要系统研究。”他认为十年内有望找到破解办法,今年将开始动手进行该问题的专题调研。

  ★关键词:文理分科

  分班需要协同高考改革

  郑富芝称,从国家制度设计角度讲,文理是不分科的,“教育部历来反对文理分科”。目前,普通高中每个中学设计有12门课程,这些课程涵盖文理两科。

  但实际上,由于高考是文理分卷考试,为了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各地确实存在文理分班教学。“这些学生不存在学文不学理、学理不学文情况。但是文理科的差距在于学习的程度和时间。”他指出,有地方一味追求高考,存在高一下半学期就开始分班,甚至一上高中就分班,这些都是属于违规办学。

  郑富芝介绍,要解决文理分科的问题首先需要在全国落实高中阶段的课改,因为课改方案本身就是文理兼修的方案。在考试评价方面,推广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必须通过包含文理的12门学业水平考试才能毕业。最后就要理清“学”和“考”的关系,毕竟最后受到高考分科考试的约束,所以要改变“考什么学什么”,而把“学”和“考”有机结合起来。

  郑富芝坦诚,由于在第一轮意见征集中,赞同和反对的意见对半开,所以这是个两难的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考虑到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同时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负担。”所以在高考和高中学习之间种种问题没有衔接好以前,不能一味规定禁止分班学习,高中改革和高考改革是协同改革。目前高考改革中是否要取消文理分卷还是个正在研究中的问题。取消分班的操作和实施层面更没有研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面临高中文理分科 学生家长很纠结:该怎么选
· 教改纲要未提及文理分科 高考问题成关注焦点
· 2009争议话题调查:61%网友支持文理分科
· 教育部回应文理分科 称将进一步改革高考制度
· 湖南新规又引文理分科热议 教育规划纲要8月分晓
· 取消文理分科必然加重学生负担?
· 杨叔子:取消文理分科要改革高考和中小学教育
·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前提
· 朱永新: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保障教育公平
·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引发热议 或增加学业负担?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