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上海交大招办主任:希望高中培养学生而非考生
2010-04-29    文汇报

字体大小:

  “我们希望高中更多培养的是学生,而不是考生!”在近日举行的长宁区特色高中咨询会现场,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向高中校长们这样呼吁。说这话时,陶正苏手上捏着的是今年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科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自主招生“五校联考”的数据分析,上海考生在部分科目上“输得很惨”。“我不认为上海考生在能力上存在缺陷,但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陶正苏说。

  高中岂能只培养“考生”

  从首次“五校联考”的成绩单来看,上海考生在语文、英语上的优势显而易见,英语成绩要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五校联考”对语文和英语的考查,不单纯考记忆的内容,而是提供大量的阅读,有相当的难度。此外,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上海学生数学得分较低,在陶正苏看来,也只是上海与其他省市教学要求上存在差异,并不值得大肆渲染。

  而陶正苏所说的“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其实是在“人文与社会”(即文科综合)和“自然科学”(即理科综合)两个科目的考查上。据介绍,“五校联考”的文科综合考查差不多就是历史、地理和政治的混合体,在一道题里可能涉及这三个学科的知识。而上海高考科目多年来实行“3+1+X”模式,考生若选政治作为“+1”学科,从高二开始就不会再碰历史、地理的教科书,这些学生一旦碰到这类综合题往往束手无策。在文科综合上的得分,上海位列全国各省市倒数第二。理科综合的情形也大体如此。

  “过早的分科教学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陶正苏认为,上海高考这种科目设置,其结果是在培养“考生”,而非“学生”。“教育部门的初衷是减轻学生负担,但减负不是简单减科目。”

  创新欲望一路下滑

  “高中阶段是当前教育制度弊端最集中的学段。”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傅禄建说,“现在学生的创新欲望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是一路下滑。”

  在一些高中学校,他曾看到学生操练试题的熟练程度已形成条件反射,“这种应试的机械训练,对学生素养的提高毫无意义。”

  上海市教科院一项遍及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和南昌六个城市的调查显示,上海学生的技术体验环节几乎没有;师生关系方面,能容忍学生奇思怪想的老师不足10%。“如此成长环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从何谈起!”傅禄建不禁感叹。

  特色办学的舞跳得很累

  面对众多质疑,高中校长们也是满肚子苦水。近段时间长宁区着力推进高中“主题轴”综合课程构建,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希望能借此改变“千校一面”的高中同质化现象。经过多轮调查、研讨,各学校已基本确立自己的特色发展方向,如延安中学的“数学与科技”,建青实验学校的“传媒与文化”等,重点都落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但在具体实施时,仍占主导地位的单一评价模式,却让校长们感到困惑。

  “现在高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时间少得可怜。三年时间,高一用于初高中衔接,高三全力应付高考,能施展拳脚的也就高二这一年。”延安中学校长郭雄这样描述高中的现实困境。而市三女中校长徐永初则把自己学校的处境比喻为“跟着高考指挥棒跳特色办学的舞”。市三女中从来都是和男女混校的高中学校接受同样的比较和评判,徐永初坦言“这个舞跳得很累”。

  “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时间积淀,需要磨砺和坚持,但面对应试现实,我们缺乏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包容。”复旦中学校长周国正说。他用“挣扎”来形容当前教育者的生存状态,“如何才能不挣扎?那就需要解放教育、解放学校、解放校长。”只是,这样的“解放”目前仍然限于纸上谈兵。

 

(记者 王柏玲)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清华等五校联考的自主招生考试将于16日举行
· 上海交大详解自主招生 五校联考难度大于高考
· 名校自主招生考生叫难 五校联考超纲复旦超书
· 自主招生走了,强基计划来了!
· 北大清华公布自主招生初审名单 顶尖学府到底青睐啥样学生
· 人民日报:自主招生,岂能作假
· 自主招生造假将被取消高考资格
· 教育部要求:坚决打击和防范自主招生作假 切实维护公平公正招生秩序
· 什么是高校自主招生?
· 自主招生报考热度持续走高 “阳光招录”确保录取公正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