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30日刊发的《高考状元都是“武林高手”?》等一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报道刊发当天,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副书记梅克保、副省长郭开朗都作出批示,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湖南省纪委、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的相关负责人也于报道刊发当天开会研究,并派遣调查组前往湖南省娄底市调查。
然而,记者近日获取的娄底市教育局一份汇报材料却仍然表示,娄底市学生高考武术加分“依据充分”,“程序合乎规定”。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称,如果不与高考加分挂钩,就不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湖南省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邹益民更是对记者表示,湖南的做法其实“比较保守”,有的省市一年搞两场这样的(武术锦标)比赛,录取学生达1000多名,数倍于湖南。
学生自愿还是学校组织?
本报首发报道后,许多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揭发了娄底高考加分的更多乱象。比如,中央电视台揭发出娄底某高中学生交钱学健美操以获得高考加分的内幕,健美操队的教练竟然就是最终测试时的裁判。
然而,7月5日晚,记者拿到了娄底市教育局的一份汇报材料,这份落款时间为7月1日的材料称,娄底市学生高考武术加分“依据充分”,“程序合乎规定”。
汇报材料称,经过该局的核查,当地238名武术加分考生均系参加省里组织的、符合规定加分项目的比赛,也取得了相应名次;这些学生是在通过省里统一组织的高考加分测试后,最终取得加分资格的。
然而,一名在2009年高考中获得武术加分的娄底学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些比赛的赛程设置存在漏洞。
这名学生说,在他参加的“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并不区分专业组和业余组,人人都可以报名参加,由于分组多,且每个项目组中的前6名都有可能获得加分资格,因此,除少数专业武术选手外,另有100多个名额可用来让学生获得加分。
正是这一漏洞,对高考武术加分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才会有学生愿意交几万元参加培训,以寻求获得高考加分的资格。这种方式,无论是从教育公平公正的角度考量,还是从程序上进行审核,都被许多考生和家长以及社会舆论认为有悖于高考加分的初衷。
汇报材料承认,娄底考生高考武术加分之所以成绩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武术比赛成绩列入高考加分项目后,凭借师资、社会基础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一些家长便将孩子送入培训机构训练。其中以娄底城区、冷水江市等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地域为多。”汇报材料同时表示,这些武术培训系学生自愿参加,由社会培训机构举办。“学校、教育部门未与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
这一点与记者在调查中所了解到的情况不符。娄底一中有学生称,在上高一的时候,就有班主任询问是否想练武术,“高考时很有可能加分”。
娄底一位为自己读高中的小孩交钱练武术的家长称,钱交到了学校教务处。
记者了解到,2009年12月底,娄底一中与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还进行了合作,设立了娄底一中“青少年武术训练基地”。当地新闻网的文章称,两者的合作早在2008年即开始,“两强联合,成绩瞩目”,学生“在应届高考中也显示出了特别的优势”。
2010年4月27日,《湖南日报》刊发的《武术种子播撒校园》一文称,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董事长游罡华“大胆革新武术教学模式,吸引学业优秀的文状元加入到习武队伍中来,并将他们培养成新时代的武状元,从而引领更多的青少年热爱武术”。
另有当地媒体报道,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在湖南范围内和长沙市一中、桃江一中、娄底一中、娄底三中、新邵一中、湘阴一中等学校正式合作开培训班,每年培养文武双全的高素质武术人才达数百人,“俱乐部先后走出了20多名文理科清华、北大学生。其中,2009年就有9名清华、北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