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高考结束复读渐热 为上名校高分生成复读主流
2011-06-15    北京日报

字体大小:

  高考刚刚结束,复读就热了起来。多家复读机构已经开始狂揽生员,而高分复读学生更成为复读机构追逐的目标,甚至开出600分以上免学费、580分以上学费打折的优惠条件——

  “我孩子是今年的高考生,准备复读,不知道你们开始招生了吗?”虽然2011年高考试卷尚在批阅中,但已有考生提前“占位”复读,准备来年再战。

  今年本市高考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低,不少复读机构担心市场再入寒冬。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如今的复读市场已不再仅是落榜生,高分复读、大学回流生源逐渐增加,因此今年虽然落榜生会有所减少,但复读市场规模仍会保持稳定。

  今年本市有万余落榜生

  预计复读市场与去年相当

  今年高考,本市报名考生为7.6万余人,比去年减少4234人,降幅为5.27%,再创新低。统考考生为7万余人,其中,文科考生2.5万余人,比去年减少225人;理科考生4.5万余人,比去年减少2900余人。单考单招报名考生为5100余人,比去年减少千余人。所有考生中应届考生达到6.4万余人,往届生达到6099人。

  全国810所高校今年在京计划招生58906人,虽比去年减少3200余人,但本市高考录取率仍将达到83.1%。据此计算,今年高考本市将有近1.2万名考生落榜。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50强榜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文科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理科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高考生高分复读"清北班" 高招进入"战国时代"
  推荐阅读湖北省副省长:状元崇拜助长复读潮实不可取
  推荐阅读651分考生放弃录选复读 复读需具备什么条件
  >>>点击:更多基教资讯

  考生人数的下降不仅推高了录取率,也压缩了落榜生规模,这不禁让北京的复读机构开始担心“收成”。于是,高考进行当中,就有不少机构开始蹲守考点,甚至提前宣传招生。“孩子们觉得试题还行,除了理综都还算平稳,这对孩子是好消息,可我们就要担心今年生意难做了。”本市一家高考复读机构的负责人说。

  2009年以前,本市高考复读市场多年保持在1.5万人的规模,但伴随着应届生源的下降,客观上也使复读生“缩水”。2009年高考是本市高中旧课程的收官高考,由于2010年将实施新课程高考,学习内容的不同,促使“高四生”锐减一半以上。“虽然从去年高考后开始就不再有‘新旧之分’,复读回暖,但应届生源减少也难让复读市场再现以前的万人规模了。”本市知名高考复读机构精华学校有关负责人说。

  虽然今年考生数量继续下降,高考录取率又比去年有所提升,但业内人士分析,复读市场仍会保持稳定。今年本科录取率虽然创造了54.3%的新纪录,但能考上本科的只有3.8万余人,能考上一本的就更少,不到两万人。此外,今年本市学位办将启动对五所独立学院学位授予资格的审核,通过审核的独立学院将从明年起脱离母体学校,独立授予本科学位。这也使得不少本冲着母体学校去的考生今年会放弃三本院校。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大学本科竞争力都在下降,专科生出路更严峻。因此复读机构面对的生源并不仅仅是一万多人的落榜生,而是3.2万的本科落榜生,甚至是更多的二本落榜生。

  “市场还是有的,预计今年复读市场和去年差不多,也会至少有5000余人。”精华学校有关负责人预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考生高分复读"清北班" 高招进入"战国时代"
· 志愿落空高分考生频复读 专家:是否复读因人而异
· 湖北省副省长:状元崇拜助长复读潮实不可取
· 651分考生放弃录选复读 复读需具备什么条件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