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大事,家长老师之间就不要联系了吧”;“家长时不时和老师联系,怕他们互相告状”;“妈妈总是与老师讨论我的学习状况”……日前,武汉一所知名初中对小学毕业生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近半数学生因害怕家校沟通活动变成“告状交流会”、“成绩发布会”,不愿意家长和老师交流。“你的家长经常到学校与老师联系吗?你对此的态度是?”这是此次问卷调查中的一道题。惠康里小学的张同学在答题时写道:“每次家校沟通后,爸妈就对我这不满意那不满意,他们那种严格的目光让我不想长大。”育才第二寄宿小学的一名毕业生告诉记者,每次父母和老师沟通,她心里就像揣着个小兔子,怕沟通后会有一场“暴风雨”来临。
相关链接:教育部通知: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 相关链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周年大事记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特别报道:《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周年 推荐阅读: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据了解,家校沟通的渠道主要有开家长会、老师和家长通过打电话、发短信、聊QQ等方式联系。此次调查对象为全市各区报考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共收回有效问卷402份。结果显示:有197名小学毕业生因担心老师揭短,对家校交流很反感;另有98名学生认为家长和老师没有必要常联系;其余的问卷答案虽支持家校交流,但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家长不要过于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
记者就此采访了数名小学老师和家长。黄陂街小学六(2)班的胡庆老师说,现在很多家长没空和孩子多交流,倾向于直接从老师口中了解情况,待老师说出孩子的优缺点后,家长对孩子转述时,又往往过滤掉过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缺点,“结果家校交流演变成秋后算账式的‘批判大会’,久而久之令孩子感到反感。”
滑坡路小学六(1)班的吴雯老师则感叹:“十三四岁的孩子,心理很敏感,有些在成年人看来寻常的事情也是他们的‘隐私’。”一名家长说:“我把女儿在学跳舞的事告诉老师后,非但没有得到女儿的认可,还被她告诫‘不要多讲蛮多话’。”
针对这种情况,大兴第一实验小学的李晓娟老师建议:开家长会时,老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在班里公布成绩,不在全班点名批评某一同学。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心理专家给老师、家长上课,教会他们如何和孩子沟通,还可开展各种拓展运动,增加孩子、家长与老师三方的感情。(楚天都市报 记者乐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