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校车新国标:上下车刷卡家长可收到提示短信
2012-03-28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大小:

  3月26日是第17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小学生安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而校车安全则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今年两会,“校车安全”更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外,工信部公布《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等四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随着近日征求意见的结束,预计校车新国标的实施不久将提上日程。

  新国标更加人性化

  黄色的外衣,车前的“校车”标志,顶部特有的标志灯,山东日照市安泰易居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陪同下迈进了大变样的新校车。自新国标通过技术审查后,一些地区学校陆续采购的新标准校车给孩子们带来了新鲜体验。

  “我开校车两三年了,这是我开过最好的车。”校车司机李师傅说,“无论从驾驶感受还是安全系数上讲,都是先进的。”据他介绍,新校车车头外部采用全钢包裹,内部座位为孩子量身定做,座椅也采用阻燃面料,结构牢固,可以保证在撞击时不变形。

  新国标还有更多人性化的设计,值得一提的就是上下车刷卡系统。孩子一刷卡,家长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孩子上下车信息的提示短信。“知道车上有老师陪同,又收到孩子平安到达学校的短信,真是给我们家长心里上了双保险。”家长王鹏说。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车内安装了“安全带集中解锁装置”。只要司机按下解锁按钮,所有的安全带都会瞬间打开,遇到事故时方便逃生。事后,调查人员还可以根据车身的唯一编号确定校车“身份”,并查看有“校车黑匣子”之称的行车记录仪所记信息,分析事故原因。

  此外,新国标还增加了侧翻滚试验,侧倾稳定角从32度提高到35度,为边远山区孩子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为孩子系牢“安全带”

  《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征集草案中,校车的发动机要前置,外形都要变成“长鼻子”,这样有利于校车在撞击时充分缓冲,减少伤亡。有人质疑,我国乡村道路崎岖,硬性规定尺寸、外形的长鼻子校车,在公路上反而容易发生事故。

  针对疑虑,新国标优先使用长头车,但取消了“长鼻子”的硬性规定,符合安全标准的“平头车”也可以使用。

  在征集草案中,校车底盘离地标准定为高度不小于700毫米。两车相撞时,高底盘无疑是安全的保证,但是更低的底盘对于防止侧翻有很好的作用,并且700毫米的高度对于中小型客车来说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因而,新标准取消了对底盘的高度限制,只要能使校车更加安全就达到目的。

  业内人士表示,新国标没有生搬硬套国外标准,而是更加符合我国目前的交通状况和使用习惯,也将为孩子们乘车提供一条“安全带”。

  营造敬畏校车氛围

  “在一个文明国家里,就应该让孩子优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谈道,国务院法制办于去年底制定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借鉴西方经验,把校车优先纳入规范之中,为校车提供了制度保障。

  业内人士表示,要真正实现校车的安全行驶,不仅需要“车内”,还需要“车外”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敬畏校车的氛围,让高标准校车行驶在车车相让、良好的道路环境之中,让校车满载孩子们安全快乐前行。(吴珂 柴璐 张文静 欧阳叶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紧急通知各地开展校车安全隐患大排查
· 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排查工作开展
· 全国校车部际联办:将校车服务重点放农村地区
· 校车安全: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 教育部将建校车信息管理系统 多部门信息共享
· 中国将建全国校车信息管理系统 多部门信息共享
· 教育部:将建全国校车信息管理系统
· 校车安全位于三大教育热点问题之首
· 舆情报告:“校车安全”位于三大教育热点问题之首
· 北京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年内有望出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