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政策制定基本方向就是公开透明
“小升初”治理多年,却不见实效,真的就无解吗?
21世纪研究院提出了公开讨论制定“小升初”新政、禁止各类学科竞赛与“小升初”入学挂钩、扩大公办名校划片就近入学比例、禁止公办学校收取择校费、逐年减少直至取消共建生、改革推优及特长生招生政策、落实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进行社会监督和问责八条政策建议。
“义务教育应是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公益产品,各级政府首先要坚定每一个人都能平等享受义务教育资源的目标和理念,同时要有可操作、可监控的机制和规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这个机制其实并不复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分少量稻谷蔬菜时就有一个很好的做法,由某一个人将所分物品依照户数分成若干堆,然后再让那些老弱户先选取,一般户后取,分堆的人最后取,这个过程在各户的监督下进行,大家都感到很公平。其实,政策制定基本方向就是公开透明,让过程经得起大家检验,而不是少数人来摆弄义务教育资源怎么分配的问题。
储朝晖补充说,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将这一做法总结为“分蛋糕”的理论。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好上述“分蛋糕”的理论,让无权无钱的普通民众子女最先选择,让义务教育的直接提供和决策者的子女最后选择,并严格按这一原则制订出各地可操作、可监控的规程,在公开透明的状态下完成这一过程,这才是从根本上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关键。
他表示,遵循这一原则,义务教育的区域环境将会得到持续改善,毕竟,没有哪个决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到最差的学校,他们必然努力改善差校,尽快实现校际均衡;遵守这一原则,才能拆分优质学校与权力掌控者的利益共同体,才有可能使由于权力的倾斜导致的“择校”问题得到根本性的矫正,政府也才有可能在教育方面重建自身信誉,增强执行力。(本报记者 靳晓燕 见习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王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