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上海市教委要求一年级“零起点”教学 不准抢跑
2013-02-20    新民晚报

字体大小:

  每年第二学期,中小学各学段都将迎来升学季。在他们中间,如今加入了不少幼儿园孩童的身影。不少家长把四五岁的孩子早早送入各类拼音学习、思维训练、识字训练等学前培训班,让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起沉重的学业压力。

  新学期开学首日,上海市教委强调,本市将一年级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即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进度实施教学,防止出现盲目追赶进度的“抢跑”现象。此外,上海市将在小学一、二年级严格实行学生学业评价“等第制”,本学期将率先在黄浦、金山两区进行试点,2013年秋季起将在全市实施。

  幼儿园娃娃学这学那

  由于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学习“起点”参差不齐,令小学教师大为头痛,只能采取根据班级里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再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策略,以至于给家长一个错误信号:新生入学前一定要有相应的学习基础。

  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坦言,改变如今热热闹闹的“抢跑风”,既考量老师的专业素养,也需要家长转变观念。以小学语文为例,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需要掌握352个生字,其中仅110个需要会写,其余只要认读即可。但是如果家长和老师“不放心”学得那么简单,拔高要求,让孩子们必须会读会写,无疑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不要让孩子学得太快,让每个年龄感受到每个年龄的成长价值。”谭轶斌提醒家长,三四岁的孩子,可能需要花两倍时间才能掌握的知识,到了大一些,孩子会轻松习得。而且校外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以学拼音为例,如果发音、拼写方法和小学教学要求有所偏差,孩子入学后要纠正过来更难。

  谭轶斌建议,与其让孩子端坐教室学习,不如全家多多出游,一起观察周遭世界,鼓励孩子用语言交流,和他人交往。谭轶斌也直言,一些民办小学在挑选学生时,也应多侧重考量孩子的创造能力、倾听习惯、学习兴趣等,而不是看谁儿歌背得熟、认字认得多。

  不上补习班照样出色

  “零起点”起步的孩子,是否就一定会落后?方先生(化名)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的女儿就读高中“四大名校”,且表现优秀。除了上过一个学期的美术培训,孩子从小到大没有上过任何一个课外补习班。在家门口公办小学报到时,仅仅认识50余个汉字。“孩子一开始确实在班上不大起眼,我们在成绩上并不计较,但是,对她的学习习惯抓得很紧,如果15分钟内可以做完的作业,决不能拖拉至半小时才完成。”方先生说。

  让方先生最欣慰的是,从小到大,女儿几乎每一天都是抱着“想早点去学校”的愉快心情走出家门的。班级需要做一些纸花布置环境,夫妻俩主动提出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班上的植物枯萎了,女儿把家里植物搬去美化环境。在方先生看来,热情、奉献、合作这些“隐性基因”,可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爆发出比分数更大的能量。(记者 陆梓华 特约通讯员 焦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两会热议:纠治中小学“手机之痛”,如何“管”“用”?
· 答问: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助力教育模式变革
· 文件: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
· 河南将实现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
· 江苏:中小学实现宽带千兆进校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启动
· 教育部部署中小学招生 解决中考加分不规范等问题
· 教育部全面部署2018年全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
· 中小学迎来开学季 多地推新学期“政策礼包”
·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
· 教育部公布首批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名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