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北京颁布“减负令” 小学不得期中考
2013-02-26    新京报

字体大小:

  北京颁布“减负令”小学不得期中考

  新政对课时、作业、考试等方面给出减负标准;小学不得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

  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北京颁布“减负令”,就中小学课时、家庭作业、考试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减负标准。考试上,“减负令”提出“小学除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期末可以举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也就是说,小学期中考试将被叫停。

  北京课业负担呈现“四多三少”

  据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2011年对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相关调研,目前,全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并有随着年级升高而趋于严重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四多三少”,“四多”是学习时间多,家庭作业多,考试排名多,课外补习多。“三少”是睡眠时间少、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少、自主支配时间少。

  在调研基础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出台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从八个方面对减负进行了“量化”要求,该通知将于3月19日起正式施行。

  目前,各区县教委正在制订具体落实细则。

  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考试选拔学生

  对于考试,此次通知明确规定,区县不得在小学各年级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小学除语文、数学、英语在每学期期末可以举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这就是说,小学期中考试将取消。

  此外,除组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外,区县不得在初中其他年级组织统一考试。初中各年级每学期只能组织期中、期末2次全校或全年级的学科考试。区县和学校组织的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得随意增加难度。

  区县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对班级、教师、学生进行排名。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中,坚决禁止学校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

  ■焦点

  【减负令】课时

  8点前不得安排教学活动

  “减负令”规定:各区县和学校要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或者减少、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等非考试科目的课时。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并保证质量。

  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26节,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不得超过15课时;三至六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30节;初级中学周课时不得超过34节。

  另外,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各中小学校不得早于8点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减负令】作业

  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作业

  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其中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可适量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五至六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教师不得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各区县和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二〔2012〕1号),教材和学习辅助资料应从市教委公布的《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凡确属教育教学所需的练习册、寒暑假作业等资料,学校应免费提供。严格禁止学校和教师向学生推荐或推销任何教辅材料,不得为学生购买教辅材料提供服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面对减负令,心情不平静 减负,不单是减法
· 北京市教委主任解读史上最严格“减负令”
· 成都新减负令:校长三年一聘学生建竞争力账户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