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投资5亿元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遭遇诸多困难——
解决“三点半难题”还需多方努力
陈彬 绘
下午3点半后,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教室内传出一阵阵悦耳的器乐声。该校部分学生在教室内学习长笛、黑管等乐器,部分学生在学校篮球馆练习儿童舞,还有部分学生在外聘课外教师带领下,开展其他课外活动。
除和平里第一小学,目前北京市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都能免费参与课外活动,这得益于北京市正在推行的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北京市将为此投入5亿元。然而在近日举办的北京市中小学校长论坛上,部分校长为这项普惠性的政府民心工程“挑刺”,并提出改进建议。
北京市如何通过5亿元盘活该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课外活动计划?该计划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使这项政府教育民心工程办得更好?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破解“三点半”难题
为贯彻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减负的要求,2013年,北京推出“史上最强减负八条”,明确要求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6个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
“史上最强减负八条”减轻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广大中小学生拥有更多课外时间追求个性发展。但由于中小学生家长忙于工作,难以抽出足够时间充分开展家庭教育,加上国内社区教育发展滞后等原因,“三点半难题”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在课外时间的良好开展。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进一步深化学校素质教育,同时解决放学后部分家长按时接孩子离校有困难的后顾之忧,今年1月份,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通知》,北京市将为此投入5亿元人民币。按照该项计划,北京市各区县与学校可在周一至周五下午3点半至5点的课外时间,安排体育、艺术、科技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每周不少于3天,每天不少于1小时。北京市财政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实际在校生人数,按城区生均每年400元、远郊区县生均每年500元标准将经费拨至各区县。
北京市将课外活动辅导教师限定为高等学校、民办教育机构教师;体育俱乐部、少年宫等校外机构的教练员及教师;运动员、科学家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
按照北京市教委规定,各区县都已制订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从今年3月开始,全市中小学陆续启动免费课外活动计划。由于各校的课外活动资源不均衡,北京市部分区县整合资源,对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帮扶。例如在经费划拨方面,政府划拨经费向郊区倾斜,郊区经费则向山区学校倾斜。
目前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科协联合开展“科学家进校园”的活动,每个区都有两所小学参与。另外,北京市还计划邀请一些有参与意愿同时又有相对固定时间的艺术家和文体明星到中小学设立工作室,同时对周边学校也起到辐射作用。
从今年新学期起,东城区在10所中小学开设高尔夫球课,球杆、教练等由高尔夫俱乐部提供,学生免费自愿参加。
西城区教委正研究部署“城宫计划”,计划在每个街道选一所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学作为试点,建设学校少年宫,开展以普及为特点的科技、艺术和体育等活动。
门头沟区则规划结对学校,例如大峪中学分校和斋堂中学结对,结对学校依据师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活动联盟,定期开展专项交流。
目前,丰台区已决定与国家大剧院和中国戏曲学院合作,推出两个区级活动项目,计划在50所中小学开展,这些学校每周至少要举办一次相关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