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专家痛批课堂教学误区:教学应“以学定教”
2014-11-04    中新网-南方日报

字体大小:

  “当下很多学校所谓的课改,形式大于内容!”近日,在广州市第41中学首届学术节上,省政府督学、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李伟成痛批当下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在他看来,当前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生本教育”、“翻转课堂”、“ipad进课堂”等教学模式都存在不少问题。李伟成还提醒老师们,“翻转课堂”切勿“乱翻”,“学校课堂形式无论如何创新,都要以内容确定教学才最靠谱”。

  “翻转课堂”切忌打“空翻”

  在本次学术节中,“微课”辅助教学这一新模式引发了专家们的关注。记者了解到,“微课”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由美国传进中国,目前在第41中学等广州中小学试点开展。与传统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同,“微课”教学要求老师在备课阶段就要先录好视频,在上课前就让学生自主学习。

  记者发现,为了将“微课”变得轻松好玩,让学生喜欢看,老师们们可是费劲心思。有中学物理老师利用科幻大片《安德的游戏》揭开牛顿零重力的神秘面纱;有中学语文老师播放印度天竺少女的舞蹈讲解冰心的《观舞记》;更有小学老师在“微课”里当起女主播,动听的声音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在短短的5—10分钟里,老师就通过广告、大片、动漫以及真人秀等方式,让学生把课程中某个知识点直观形象地记下来了。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介绍,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颠倒了目前的教学顺序,将现有的“先教后学”翻转为“先学后教”。而作为广州翻转课堂的负责人,李伟成认可“微课”的创新和尝试,但他指出,作为“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更适合成人教育,如果中学生全凭自学后再进行课堂讨论,知识很难深化。

  另一方面,李伟成认为,如果老师都把时间放在视频制作上,很可能会造成“老师累死、学生闷死”的情况。“翻转课堂怎么翻很重要。课前学生要打‘前滚翻’;课堂上要做‘后滚翻’进行深化;千万不要打‘空翻’。”

  “课改”不能为了改而改

  在提倡课改的当下,各式各样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各校遍地开花:如“杜郎口模式”、“生本教育”、“先学后教”、“ipad进课堂”等。不过对于这些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李伟成则尖锐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有些学校领导,在教改过程中存在功利主义,为了改而改,目的就是想与众不同,搞出点新花样,而不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

  李伟成举例,一些学校开展的“生本教育”名义上是“以学生为本”,实际上老师只讲10分钟,剩下30分钟都给学生;更有学校推行“2+38”甚至“0+40”模式,老师上课一句话都不吭,最终课堂变成“老师闭嘴,学生吹水”。“课堂全由学生做主,教师还不如回家卖红薯?”李伟成认为,教学模式从来没有神话,老师备好课、学生扎扎实实学到知识始终是最重要的。

  又如“ipad进课堂”,平板电脑作为教学工具也是近年的新尝试。但李伟成认为,ipad进课堂有两个弊端,一是孩子整天刷屏,眼睛都被电脑搞坏了;二是动辄上网找答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大的摧残。

  “学校缺乏教育思想一味盲从,导致了课堂教学种种乱象。”李伟成认为,要“以学定教”,以学习内容来确定教学形式才是最靠谱的,“任何创新和改革,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今天,大学生的课堂“混合”了吗?
· 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基础教育课改的中国探索
· 课改十周年:一线教师称小学新生识字压力过大
· 课改十年回望与反思 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 高中生学“通用技术”引热议 到底值不值
· 6成教师认为课改后负担加重 9成教研能力进步
· 有课改专家认为:孩子的学业生涯要提前设计
· 坐着不动的课堂将会退出历史
· STEM来了,学科之间如何“拆墙”
· 海南省基础教育课改:体育艺术培育作为规划重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