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日前发布《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报告(儿童卷)》。该报告认为,我国儿童面临传统型和现代型健康风险的双重压力。“传统型环境健康问题指由经济发展水平和不良基础设施所致的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现代性环境健康问题指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污染所致的健康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程红光教授解释说。
本次调查的儿童中,有26.8%暴露于固体燃料做饭或取暖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12.7%饮用未经基础卫生设施集中处理的地下水、地表水或窖水,13.6%主要活动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有石油、石化、炼焦等环境健康高风险企业,14.6%主要活动场所周边50米范围内有交通干道。
据介绍,环境保护部组织的此次调查是我国首次大规模的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不仅与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有关,还与人的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密切相关。”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说,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体生理特征,如身高、体重、呼吸量等;二是人接触空气、水等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时间、频率、途径和方式;三是人居环境中污染源分布情况;四是人对暴露风险的防范行为。
研究发现,我国儿童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城乡和地区差异。以空气暴露为例,我国儿童室外空气综合暴露系数3岁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入学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同年龄段男童室外空气综合暴露系数高于女童,城市儿童低于农村儿童;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从摄入量看,儿童单位体重呼吸量高于成人,是成人的1—2倍;儿童环境健康风险相关的暴露及防范行为与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密切,家庭经济水平、抚养人文化程度越高,儿童烹调油烟暴露时间和二手烟暴露时间就越短,进食前洗手的人数比例就越高。
报告建议,根据儿童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风险防范措施,比如针对现代型环境健康风险,加强对儿童日常生活环境的监测,优化环境功能区划。针对传统型环境健康风险,继续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加强安全饮用水的保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