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统编教材编写专家独家回应:语文历史教材为什么这样改
2018-02-06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自去年9月1日义务教育阶段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与教材相关的讨论就此起彼伏,一直没有间断过。比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从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了”“小学一年级为什么要先学识字后学拼音”“古诗文篇目增加是否增加了学生负担”……

  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和教材编写的多名专家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独家采访,在答疑解惑的同时,引导人们对教材有更加理性的思考。

  为什么教材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成热议焦点?

  众所周知,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国家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都在课程教材中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中小学教材的建设非常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材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并且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于去年7月4日正式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了一流专家进行教材的编写。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科教材“组建了140多人的庞大编写团队,主编领衔,集体创作”。

  国家对教材如此重视,又花了这么大力量组织编写,为什么教材中的一点“风吹草动”会立刻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专家们普遍表示,社会公众讨论教材的变化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大家对教材总会有一些已经固化的理解,现在新教材跟以前不一样了,一定会去探讨这样变化的合理性。”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执行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说。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其实近期社会上对教材的讨论动机是好的,都是希望教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要注意有些讨论只关注了教材知识点的变化,而没有考虑到每个知识点背后的内容。“每个学科都有核心素养,这是编写教材的前提,因此教材的某些变化正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素养的培养。”这位负责人说。

  新编历史教材到底“变”在哪里?

  历史教材的变化绝不仅是“卫青、霍去病从历史教科书中消失”那么简单。

  很多人还记得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致远舰冲向吉野号的情景,“以前所有教材在讲述甲午海战时都表述为致远舰是被鱼雷炸沉的。”叶小兵说,不过史学家对这个细节进行了仔细研究,查看了作战双方的航海日志,最终确定炸沉致远舰的不是鱼雷而是炮弹。

  “教材编写是非常专业的,不仅要考虑学科本身的发展,也要体现国家认知的变化,同时还要反映我国最新的发展态势和成果。”叶小兵说,学科有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教材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说,教材的这种变化更符合史实了。

  再有,初中学生的历史知识还不是很系统,有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充斥在屏幕上的各种古装剧。一些文艺作品不仅对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产生了误导,甚至也会影响社会普通民众对历史事件的判断。针对这种现象,教材“对难于理解的术语、概念,尽可能采用让学生理解的方式呈现。”叶小兵说,教材不是学术著作,既要考虑教育性,也要兼顾学习性。

  新编历史教材主要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来编排。所谓点,就是一些具体的重要史事,比如事件、人物、历史现象等。所谓线,就是历史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基本规律。“这样用点线相互相连,以线串点,以点连线,使学生既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对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史事有所理解,便于学生打好历史的基础。”叶小兵说。

  新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合理吗?

  这次的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调整了小学一年级学习拼音和识字的顺序:识字一个月后再学拼音。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顺序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毕竟拼音是识字的最好工具。

  专家解释,这种变化不仅跟当今一年级小学生的识字状态有关,更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关。

  “过去小学生识字量少,学会拼音后,可以借助拼音读文章。”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说,但是现在语言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生活中到处都是识字资源,儿童在入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对汉字并不陌生。“我们做过调查,90%的学生在入学前都认识‘天’和‘人’,80%的学生都认识‘地’。”

  再有,识字课第一课“天、地、人”选自《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天、地、人”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第一个单元安排识字也体现了教科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而汉语拼音只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阅读的“拐棍”,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后是要丢掉这个“拐棍”的。

  对于语文教材,社会上另一个争议就是古文古诗篇目的增加。

  “大家不要被古诗文的数量所困,古诗文更多是要求孩子们读读背背。很多课文都是很浅显的几句话,很多故事内容他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通顺、读正确就可以了。”陈先云说,在古诗文方面,增加古诗文的量,一部分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背诵的篇目,共75篇,另外很多古诗文都是儿童在阅读白话文时已经了解过的。比如,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一篇文言文,如《司马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精卫填海》,学生们对这些课文的故事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在理解文言文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且文言文的篇幅短小、文字简练,有时候一篇课文只有三五句话,学生们学习不会觉得吃力。

  其实,大家之所以担心古诗文篇目的增加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一部分原因来自教师在教学中,对低、中、高学段的教学要求没有体现出差异性。“低年级安排的古诗只要求巩固识字、写字,最重要的是能背诵、积累,做到‘囫囵吞枣’即可。中年级要求了解古诗句的意思,到了高年级,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初步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陈先云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统编教材:一刀一笔都要毫厘不爽
· 统编教材是否介绍屈原等历史名人?人教社回应
· 统编教材9月启用 拼音晚学一个月
· 统编教材主编“揭秘”新教材新在哪儿
· 新版统编教材:构建中华文化的集体记忆
· 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9月1日起全国使用
· 从构筑大系统,到编写小应用
· 教育部组织专家紧急编写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读本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