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多校划片
多校划片为学生创造平等就学机会
2016-03-23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要积极通过单校划片的方式,落实就近入学的要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群众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稳妥开展多校划片。

  所谓多校划片,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学校,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其实,多校划片政策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2015年,教育部就曾提出多校划片,并要求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全国24个重点城市推广小学、初中多校划片,缓解学区房问题。近日,教育部要求多校划片“根据实际情况稳妥开展”,这种不搞“一刀切”的意见是务实之举。

  2015年以前,各大城市采取的政策一直是单校划片。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到离家稍远但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去就读。教育部推出多校划片这一举措,是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让更多的家长满意。相比于单校划片,多校划片是一种进步,是积极的尝试,有助于缓解学生择校热,并为过热的学区房降温。

  然而,多校划片和单校划片一样,是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机会公平的方式之一。多校划片在教育不够均衡的地区,确实比单校划片更有利于实现学生入学机会公平,缓解学生的择校压力。但是,对于教育均衡化程度较高且能够解决强烈择校冲动等问题的地区,推进多校划片就没有必要了。

  不过,即使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和群众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多校划片也不宜搞“一刀切”。这是因为,多校划片电脑派位的可信度、学区划分的透明度、学生家长对于多校划片的接受程度等问题,都将影响到多校划片的实际效果。多校划片与其不顾实际地一哄而上,不如边走边看,积累经验后再实施,这样无疑更稳妥踏实一些。

  另外,用多校划片来缓解学生择校冲动,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即使采取多校划片“一刀切”政策,也不等于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如果多校划片“一刀切”之后,学区与学区之间,或者学区内部的学校之间,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办学质量差异,那么学生的择校冲动还是无法遏制的。这样一来,家长择校可能更乱、更糟。

  多校划片效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来看,各地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群众的择校意愿,来选择推进的时机和范围。同时,要把握好多校划片政策的节奏。比如,提前公布时间表,广泛告知,设立必要的过渡时限,为家长了解适应政策留出缓冲期,让相关当事人参与到多校划片政策的设计中来,既讲结果透明,也讲过程公开,减小政策阻力,保证多校划片工作的稳步推进。

  多校划片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手段和过渡措施,因此相关部门在多校划片的同时,要让老百姓看到政府采取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为学生创造平等就学机会的切实努力。例如,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校长、教师岗位交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等等。只有把多校划片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择校热,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要求。(作者曹灿辉,系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公务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要求推进多校划片 欲为“学区房”降温
· “多校划片”挡不住学区房价格高温 溢价超20%
· “多校划片”政策不会一刀切
· “多校划片”是解决“学区房热”的灵丹妙药吗?
·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多校划片”政策和“天价学区房”
· 福建今年将稳步实施“多校划片”改革措施
· 多校划片有利于教育均衡
· 多校划片?家长既期待又忐忑
· 教育部:多校划片是补充措施 将扩大免费教育
· 多校划片不可“一刀切” 学区房价格未受影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