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校园足球
国内首套中小学足球教材面世:小学不练倒钩
2015-04-20  华商报  

字体大小:

  此前,擅长教材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直没有找到切入角度参与到校园足球的工作中来。

  教材定位:先是教育其次才是普及足球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韦志榕透露,2015年1月4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向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上报了校园足球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体现的认识和建议,并开始研究和开发校园足球的学生用书。此前,擅长教材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直没有找到切入角度参与到校园足球的工作中来。

  “如果没中央大力气去推,这本教材也没有那么快出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陈世雄坦言。出版社将编写足球教材提上议程,邀请足球专家、一线体育老师和足球调研员讨论。经过多次的开会商讨和调研,将这套教材的编写方案定位在“校园”上。在陈世雄来看,“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然后普及足球,在普及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足球水平,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选手,也不是要提高中国的足球水平。”

  校园足球新政的调研和起草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吴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校园足球更看重的是普及”。“过去几年,校园足球在开展时主要追求的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所以,很多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只有一支足球队,涉及面也就一二十个孩子,没有真正让校园足球普及且产生影响。”他补充道。

  教材推广:不会成教科书不强制都上足球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这是国内编写的第一套针对单个体育项目的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教育部的直属教育机构,从1992年开始为教育部编写9年义务教育体育教材。但对这套足球丛书,陈世雄不认为“可以成为教育部审定的教科书”,因为单项的体育项目学生用书很难成为送审的教科书。

  “因为这涉及课时,而且在课程设置里,也没有足球课”,而且“也不应强制他们都去上足球课。”这套足球丛书主要面向全国的足球特色学校使用。目前教育部正在遴选5000所足球特色学校,名单预计年内会出来。

  人民教育出版社办公室主管杨男男透露,每年4月中旬到5月31日,是各个中小学校选择秋季入学教材的黄金时期。所以,这套足球丛书也会在此期间进行推广,预计在2015年秋季进入校园使用。

  教材揭秘:根据不同发育阶段制定不同要求

  4月19日正式面世的这套中小学的足球丛书,是从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始的。陈世雄解释称,“主要是他们有语言认识和文字能力来了解足球。”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主要是让他们参与和体验足球的游戏和活动带来的乐趣。

  陈世雄介绍,足球运动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的运动能力和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小学用脚内侧踢球,到初中、高中都还是这样,只是用不同的部位去触球,以及带来不同的方向。到了高中,更强调触球部位的发力,以及准确和规范性,再到实战中的运用。

  他以足球的头球技术为例解释“在什么时候适合学什么足球技术”。头球是在五六年级时才开始出现在足球课本。“你不可能在一二年级就学习头球”,运动能力达不到,学生的身体发育“脖子比较脆弱”,也不允许太早用头去撞击足球。

  “这些内容需有专家论证,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专业的说法就是符合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身体发展的特点。”

  同样在这套教材里,足球里强调的“配合、战术意识”,每个年级的课本都含有,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太小的年纪时,没办法领会。”比如,在小学三年级或更低年级时,是好几个人追着球很高兴,他们的目标是球而已。等到再升一年级时,在老师和学生的提醒下,他会知道跑位、要球,逐渐建立一种战术意识。

  “不能超纲学习”,陈世雄说,你不可能把倒钩射门放到小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教社编成首部足球教材:3D图讲进攻战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