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家庭教育 > 行为习惯
让孩子偿偿“苦”滋味
2001-08-27    

字体大小:

  当今的孩子,物质享受大都不缺,文化生活也比先前丰富了许多,所缺的恐怕要数吃苦精神。

  提起吃苦,我的感触还算深刻。20年前,我上小学,那时侯经常接受“忆苦思甜”教育。当时的生活条件,现在看来,确实很苦,但却是一点也感觉不出来,这与当时经常进行“苦”的教育大有关系。

  少年以后,我慢慢体会到,年轻时吃点苦,能增长许多见识,受益是无穷的。倒是,一个人一生不曾尝过吃苦的滋昧,才是一件悲哀的事。君不见,在中国数百位帝王组成的皇帝群中,除了那些艰苦创业的开国皇帝外,有所作为的能有几人?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主要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无忧无虑的帝王生活使然。由此,我也明白了越王勾践十年如一日卧薪尝胆,不是他对胆的味道有所偏爱,而是从胆中体味出“苦”来,起到尝苦励志的作用。

  再看当今的一些孩子,不也同样享受着“帝王”般的待遇吗?把他们戏称为“小皇帝”,倒是极为确切的。做父母的,甘心为子女充当“保姆”,甚至是“孝子”。这种环境能培养出孩子的吃苦精神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能。  我认为,父母的这种做法,殊非好事。因为,孩子总有长大的那一天,总有离开父母之时。总是在父母编织的网中生存,等到该自己编网了,就无从下手。民间有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苦难中, 环境逼着他们自强不息,也就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嚼得苦菜,百事可做。”因此, 就目前生活条件而言,吃苦不再是一种为生活所迫的被动行为,而是做人应有的一种优良品质。不要说,我们的国家现在还不入富裕,能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还不普遍;即使将来国富民强了,也没有理由在子女面前大摆阔气。吃苦,仍应作为一种精神,用来激励后来人。

  因此,当今的父母,对子女表现出的“穷阔”,是放任不得的。面对子女过高的物欲,必要时,可表现出几分小气,有勇气说:“孩子,这东西太贵了, 咱们买不起!”让孩子的幼小心灵产生震动,晓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不能满足的欲望!甚至,做父母的还可以为子女创造一个能够培养吃苦精神的外部环境。  当今的父母,一般是从贫困中爬过来的,淌用“时代不同了”为借口,不再用“吃苦”精神来激励后人,若干午后,吃苦精神将面临严重的挑战,长此下去,一代人骄娇成气,不思进取,那就可悲而危险了。因此,应该登高一呼: 救救“少年不识苦滋味”的孩子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