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创新”一词是社会上最流行的“高频词”之一。许多文章、报摘都一再强调:知识经常已经向我们走来。要赶上知识经济这趟车,就要不断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更有教育专家学者指出:江泽民同志早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的讲话中就提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1998年上半年李鹏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强调,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之一。在世纪交替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把创新能力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是非常值得广大教师和家长深思的。
可是,部分教师和家长对此重要举措不太敏感,或以为这是一种变换的新花样,或以为创新是成人们的事,孩子还谈不上革新与发明……其实,这些是认识偏差。儿童期,恰恰是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启蒙期、奠基期,是发现和培养“追求创意、积极探求、把握时机”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期。童言无忌,意思更无忌,儿童的憧憬、幻想和希望都无禁忌,童蒙时期正是开展创新教育的最佳时机。
成人的思维已被岁月磨去了棱角和想象的空间,形成了定势,而孩子的思维则不需“前怕狼、后怕虎”,其异想天开的思维征正是开掘创新潜能的前提和基础。
儿童的天性是喜好创新的,即使是在他们被沉重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据《文汇报》最近报道,在孩子们嬉闹时,记者不经意间听到了一首首令人深省的“新儿歌”??“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当然,这不是个儿童喜好创新的典型案例,但我们看到了带泪的苦笑,透过这些顺口溜歌谣的“发泄”,我们应把握孩子们共同的体验、意识倾向和呼喊。应试教育已走到了极端,家庭再不要从畸变的学校手中接过应考压力传到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而应全力驶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需知: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家庭应以培养社会适应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其次要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家庭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孩子形成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第三,要学习掌握一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讲创造发明家故事,支持孩子异想天开,鼓励孩子多向思维,引导孩子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实践,等等。(陈建强)
|